35岁的陈建国来自齐鲁小城滨州,开过半年挖掘机,当过6年兵,退伍后和妻子携手来沪创业,历经坎坷,如今小有所成。他视陶艺为生命,多年来矢志不渝传承陶瓷文化。
唯一创业伙伴是妻子
上世纪末,陈建国中专毕业,去老家的建筑工地上班,成了一名业务熟练的挖掘机司机。不到半年,他看不到上升空间,决心远离挖掘机的轰鸣声,报名参军。
从2000年起,陈建国在部队锻炼了6年,同时兼顾学业,通过世界经济专业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
2006年,山东小伙告别军旅生活,走进上海滩,一头扎进变幻莫测的商海,开启艰难而坎坷的创业之路。
起初两年,他唯一的创业伙伴是妻子程雪燕。夫妻俩从代理沪上星级酒店瓷器用品起步,陆续创办陶瓷公司、电子商务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和陶艺体验工坊,员工也增至50多人。
“跟他捡垃圾我也愿意”
如果没有程雪燕十多年来的默默支持,陈建国可能还是那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他俩是校友,相识于学生会。他读中专时,年长两岁的她在读大专。
他去南方当兵,她在老家等候。三年鸿雁传情,感情日渐升温。2003年牵手组建家庭,程雪燕毅然放弃银行稳定工作,随丈夫闯荡上海。
那时他还在部队,只有周末能回家,平时留下妻子独守空房。“月租1100元,我付不起,只好去附近的大学女生宿舍门口发宣传单,求合租,分担500元。”
结婚前,陈建国月收入不足千元,无车无房。“她哥哥起初不同意,希望我马上退伍,回去找工作,哪怕是当司机或保安都行。”
“不回来,将来我一定要创一番事业。”他正想解释,听到妻子坚定的声音:“就是跟他捡垃圾,我也愿意。”
亲身体验经典影片场景
创业之初,陈建国缺经验、缺资金、缺帮手,却拥有妻子化解冰雪的微笑。他去酒店跑销售,前三个月颗粒无收,心情跌到谷底。“每天回到家,她会做一桌好菜,反复鼓励我别灰心,明天继续奋斗,顿时感觉身上快耗完的电又充满了。”
陈建国凭借真诚和执着,逐渐打开销路。他不满足于简单代理,而是创品牌、设展厅、加入设计元素,去年还新建一处陶艺工坊体验中心。
奥斯卡经典影片《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角四手交织、共握陶坯的浪漫片段令人艳羡,类似画面每天都在工坊里上演。陈建国计划成立公益组织,提供一些免费接触陶艺的机会,和更多人分享玩泥巴的快乐。
每个客人拉坯制陶前,都会在工坊里参观听课:“陶瓷文化在我国已传承数千年,大家别急着做,先跟我们领略一番陶艺的魅力……”
吴淞口旁建“世外桃源”
宝山区“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离吴淞口不远,前身是1919年创办的吴淞大中华纱厂。园区内,近4000平方米饱经沧桑的老厂房,租给了陈建国。
在他的设想中,陶艺工坊的面积和功能将扩大。“比如增设品茶区,茶与陶瓷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客人们随性而来,做做陶艺,品品香茶,聊聊人生,长长见识,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
《陋室铭》中描述的情景,常在他脑中浮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线上,陈建国正在建设全国范围的电子商务平台,他坚信这是传播文化、做强产业的必由之路。但在线下,他更希望在上海打造一片“世外桃源”,为更多人提供修身养性的舒适空间,“有很多体验是互联网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