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中游北岸的河谷平原,一座叫做“万象”的古城已经伫立整整两千五百年,这个世上少有的建在边境之上的首都,婉约静美,充满人间烟火,数世纪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此地极具风情的饮食传统。
作为一国之都,白天万象似乎更像一个生动的小镇,小而热闹;入夜时分,它忽然变得世俗而华丽,摇曳光影中,连月色都若有若无散发暧昧。
一夜狂欢过后,如果依然能保持清醒准时醒来,那么,先到谜宫般的早市里来一根喷香的法棍吧,它们刚刚烤好,垒得仿佛小山;记得定要关照老板抹上地道的老挝式肉酱,夹入新鲜蕃茄和青瓜片,然后租一辆单车,晨曦之中开始穿行于殖民时期的各色建筑中,用味蕾指挥大脑,用鼻子指示方向,用眼睛向四周好奇的人们微笑。
一定要食饭
老挝人主食以粘米饭,也就是蒸糯米饭为主,配上鲜鱼、烤鸡和蔬菜,味道可能是甜、酸、辣,颜色却十分丰富,诱惑食欲。
这个糯米饭做起来有点讲究的。糯米必须在前一天晚上用清水浸泡好,第二天起来,捞出米粒放进竹编的、漏斗状的容器里,盖上盖子,然后置于装满水的陶钵里开蒸。
这个糯米饭吃起来也有点讲究的。要先把粘饭装进竹编盛器迪普考里端上桌,吃的人用洗净的手指从迪普考里抓出一团来,先捏紧,再蘸着鱼露吃。鱼露可是万象人餐餐必备,少了它,连人生都仿佛少了滋味。
由于竹子在老挝俯拾皆是,竹筒饭也是万象人的最爱,家常做起来也不复杂:先把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生米里根据各人口味加一些新鲜鱼肉之类,也可以随意加点椰子汁或是椰蓉;混合好之后,直接装到竹筒里面去,再用洗净的新鲜芭蕉叶封口。
一切就绪,沉甸甸的绿竹筒架到红彤彤的炭火之上,开始烤了,当青竹被烤到焦黑时,饭香已经四溢。
最爱烧烤
万象地处热带,在这里,即使只是吃简单的一盘糯米饭,餐馆里也都会先奉上一杯冰水和纸巾,擦擦汗,消消暑,静心静气等待食物的到来。
老挝人非常喜欢吃烧烤,他们对烧烤的热情无法用文字形容,猪肉、鸡肉、鱼,蔬菜……任何能想到的食材,只要你不反对,几乎都可以拿来烧烤。
传统烤鱼的做法很有意思,人们习惯用一种特殊的草塞进鱼肚子里,认为它具有药用养生价值;烤到两面金黄,吃起来会有香草的气息充盈口腔,鱼肉柔软,鱼皮香脆。
说到吃烧烤,那么老挝啤酒(Beer Lao)绝对必不可少,它本身就是整个老挝民族精神的象征,似乎总是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的每一张餐桌上,它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种基因,一种不可缺少的液体,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最好的啤酒。当你手握一瓶老挝黑啤或者黄啤,马上就能掌握在万象乐享人生的心灵密码!
饮食国际范
湄公河不仅是一条著名的河,它流到了万象地界,便成了这座迷你首都的饮食血脉,沿岸无数摊铺、旅馆、集市、小广场和餐馆,随着万象越来越成为旅行的热门目的地,这里的国际氛围日渐浓郁。
Nam Phu街附近有很多受欢迎的就餐场所,提供比萨饼和意大利面食还有得克萨斯墨西哥菜、印度菜、黎巴嫩菜、中国菜、日本菜,甚至是俄国菜。
萨龙赛餐厅的大门正对湄公河,他家专门经营传统老挝菜式,可以吃到地道的舂木瓜和糯米饭,还有老挝歌舞表演,经济实惠。
沿着万象的唐人街的Th Chao Anou路向北走,然后在到达丁字路口之前向右拐,你就会看到一条不长的街道两旁有成排的小贩在出售烤鸡肉串、辣味沙拉、咖喱和面条,这里便是Ban Anou夜市,3000kip足够吃到走不动路。
湄公河畔户外有很多流动食摊,从Th Fa Ngum路一直到Sunset Sala Khounta,对那些受够了肉类的素食者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什么要求都能满足。
永远的法兰西情调
穿梭在市中心那些精致小巷中,餐厅、咖啡馆散发出优雅迷人的光芒,即使你不怎么爱喝咖啡,地道的老挝咖啡也会让你在True Coffee消磨半天的时光;更别说Nam Phu广场上那些气氛低调、细节尊贵的法式餐厅了,满墙都是从世界各地最好酒区过来的佳酿,配蒜汁芝士焗青口,或者嫩煎牛排。
沿着Th Setthathirat路往东走便是Th Saysetha路,左转走到有几扇门和木质墙面的店,就是万象最受外国人青睐的Khop Chai Deu餐馆了,虽然价钱不菲,但食物和服务绝对超值。
不过,万象的饮食生活仿佛泾渭分明,你很少在外国人出入的这些地方看到许多当地食客。
当地人会推荐你夜宵去尝尝街边的烧烤,可能就在一家无名小庙的门旁,人气超旺,烤鸡、烤鱼、烤肠,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老挝啤酒和甜品。
路灯昏暗的街上,有很多手推车卖甜煎饼,中间夹香蕉,再配上巧克力酱和炼乳,非常馋人,10000kip左右一个,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这种源自殖民时期法国口味的“可丽饼”,已经成为街头平民的大众甜心。
从北至南流经老挝的湄公河,雨季到来时,河水涨满河床,在万象灯影晃动的夜里,愈加意味深长。河边茂密的古树,河岸伫立的国王雕塑,喷泉里的怪物纳迦,池边独坐吃冰的女子,还有那些法式老宅门前衣着笔挺的服务生,在月色和芭蕉树的影子里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