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一直是军购大户,其军事装备主要依靠外购。其实,沙特并不甘心充当外国军火商的“提款机”。只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沙特的军工企业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事实上,沙特国营沙特集团(SG)已研制生产了多款4×4装甲车。
到目前为止,沙特总共生产了300多辆装甲车,除了装备国民卫队和警察,还出口到其他国家。而SG之所以打算研制4×4防地雷反伏击车,一是国民卫队和警察部队之前列装的装甲车并非专门的防地雷车辆,对反坦克地雷和大威力路边炸弹的防御力不足;二是国际军火市场对4×4防地雷车有一定需求。
鉴于自身技术实力不足,SG公司找上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南非工业自动化设计公司。经过协商,由南非公司负责主要设计,SG公司协助设计并生产。2011年,SG公司公布新型4×4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名称——“马斯马克”(以沙特首都的马斯马克城堡命名)。2012年,在南非举办的非洲航空与防务展上,SG公司首次展示“马斯马克”防地雷反伏击车。
基本结构
“马斯马克”采用动力前置、乘员舱中置、载员舱后置设计。车头动力舱为多棱面和流线型混合设计,极富现代感。车头前面的进排气百叶窗为隔栅式,动力舱右侧中部是有格栅保护的排烟口。
动力舱之后是乘员舱,设有驾驶员(左)和车长(右)2个座椅。驾驶席有液压助力方向盘、GPS设备和多功能液晶显示器,车长席则有GPS导航系统、一体化数字电台、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等设备。乘员舱两侧都设置有一扇向前开启的舱门,舱门下方有登车梯。值得一提的是,两侧舱门观察窗下方都设有带装甲护盖的射孔,这种设计是典型的沙特装甲车特色。
载员舱在乘员舱之后,可搭载10名士兵。其中1个座椅朝前布置在驾驶员后方;1个座椅布置在单人枪/炮塔里;其余6个座椅以2排3座形式背靠背布置在舱内中间,每个座椅都设有可以快速解脱的四点式安全带。载员舱两侧各有4个带防护格栅的防弹观察窗,每个观察窗下方有带装甲护盖的射孔。车尾有2扇可左右开启的装甲门,装甲门下方有1个横置踏板。在载员舱右后上方还有1个圆形舱口。
考虑到沙特和南非都是气候炎热的国家,“马斯马克”装有大功率空调(相当于6匹空调),不仅能给车内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能给车上的电子设备提供适宜的工作温度。车上还装有2套排风系统,可将车内射击时产生的烟气排出车外。
机动性能
“马斯马克”的动力装置是1台康明斯ISLe型6缸风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450马力,最大扭矩1700牛·米,电控,排量8.9升,符合欧4排放标准。冷却风扇由带恒温控制的液压泵和马达驱动,能减少风扇消耗功率,保证发动机能迅速启动。据介绍,“马斯马克”战斗全重15吨,可在10.5秒内加速到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速度150千米/小时。南非公司还表示,如果为该车配备53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其机动性能还可进一步提升。
车辆悬挂装置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挂,弹性元件采用双立柱式液压减震器。轮胎采用的是米其林子午线防爆低压轮胎,并且安装有中央轮胎充气系统,可让驾驶员根据地形的变化在行进间调节轮胎压力。如果在行驶过程中轮胎被打破,车辆仍能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00千米。此外,该型车还具有良好的涉水能力。
防护能力
“马斯马克”号称是世界上防护能力最强的4×4车辆。尽管它与其他同类车辆一样采用全焊接钢装甲、V形车底、防地雷车底装甲和座椅等结构设计,但其装甲厚度更大,而且防地雷设计进行了全面优化,因此弹道防护能力达到了北约STANAG 4569防护标准3级(可抵御7.62毫米B32穿甲燃烧弹和穿甲弹在30米处的射击,以及14.5毫米穿甲弹在200米处的射击)、防地雷能力更是达到STANAG 4569防护标准4A和4B级(车底可承受2枚7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爆炸,任一车轮下可承受3枚7千克TNT装药的反坦克地雷爆炸)。“马斯马克”的其他防护措施包括核生化三防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
武器系统
“马斯马克”在车体中部上方开有一个武器座圈,可以装备各类枪塔、20-25毫米口径武器的单人炮塔或遥控武器站、30-40毫米口径的自动榴弹发射器等。从公开展示的车辆情况看,加装的武器主要是2种12.7毫米口径枪塔,其中一种枪塔体积较小,采用半开放结构,在枪塔右上侧有光电观瞄装置,枪塔后部两侧各装3具烟幕弹发射器,枪塔下方有一圈潜望镜;另一种是全防护枪塔,正面装有光电观瞄系统,左前侧装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在前部、左中部、后部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防弹观察窗,在右后方装有一个细长的防弹观察窗。
变型车辆
SG和南非公司准备在“马斯马克”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变型车,包括救护车、轻型火力支援车、防暴车、自行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小口径高炮、指挥车等。据称开发这些变型车辆难度并不大,因为“马斯马克”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模块化,而且设备接口标准很宽,既可以接纳北约标准的设备和武器,也可接纳俄式标准的设备和武器,这对潜在客户来说充满吸引力。 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