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有时并不可靠。说到现在小偷多,常常有人怀念从前,说是计划经济时代小偷很少。我倒分明记得,当年在南京路淮海路的商店里,总有个老伯伯坐在一个极高的木凳上面,俯视全店,并不时用喇叭高声提醒顾客“包包放在前头,当心小偷”。另一个例子是,2001年,本报资深记者钱勤发先生写过一篇通讯《“三只手”与“三只手”的较量》,讲一对只有“三只手”的老夫妇,与“三只手”较量了四十余年的故事。此文精彩,得了大奖,身为编辑的我也跟着沾了光。
大概,自从人类社会有了钱这玩意儿,扒手也便“应运而生”。反扒,真可谓持久战也。
上海警方首次公布反扒地图,这次是“官方版”,而此前,网上也有过“民间版”。官民一起制作反扒地图,提醒市民注意,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对扒手,一要防范,二要打击。即使不可能歼而灭之,最起码,大家提高警惕,扒手就不那么轻易得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