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和肿瘤侵犯血管是目前已知的影响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最主要因素。虽然相关研究至今尚未得到公认的能明确有效降低术后肝癌转移复发的干预措施,但目前仍可采用或值得尝试的治疗措施包括:术后预防性化疗栓塞对于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结节以及肿瘤侵犯血管的肝癌患者可能有效;干扰素-α不仅能有效治疗乙肝、丙肝,同时亦可有效地延迟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免疫治疗如胸腺肽等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切除术后的复发率。
手术后每3-4个月进行B超及甲胎蛋白(AFP)检查,可明显提高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的早期诊断比例。对于术后AFP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升高或术前阴性、术后升高的病人,AFP的随访意义更大;而对于AFP始终阴性的病人,则更依赖于术后影像学的检查。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可能不仅限于一个部位或一个病灶,复发灶的明确诊断对于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决策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全面的检查、避免遗漏是肝癌术后转移复发诊断的关键。
一旦肿瘤转移复发,亦可依据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以及肝功能状况,同时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应用再次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化疗栓塞、放射治疗(主要针对淋巴结、肾上腺、肺部结节等转移病灶)、局部消融治疗(肿瘤最大直径小于5cm)、新的肝癌分子靶向药物(如多吉美)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联合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避免过度治疗,长期的带瘤生存也许是在无法达到根治目的情况下比较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