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洋玩意儿取名字
任溶溶
  任溶溶

  凡有洋玩意儿传到我国,我们总要给它取个名字。我算下来,我们的前辈给它们取名字,不外乎这么几种办法。

  一种办法是音译原来的名称,即所谓外来语,例如:咖啡,咖哩,卡通,白兰地,派对,法郎,马克,磅,米(百米赛跑的“米”),罗曼蒂克……

  一种办法是意译原来的名称,例如:冰箱(icebox,老式冰箱是箱子里放块大冰块),蜜月(honeymoon),超市(supermarket),足球(football),自来水笔(fountain pen)……

  一种办法是意译加原来名称的音译,例如:冰淇淋(icecream,北方译作冰激凌,冰是意译,淇淋或激凌是音译),苹果派(apple pie)……

  还有一种办法是音译原来的名称后再加上一个表意的字,例如:坦克车,乒乓球,茄克衫,芭蕾舞,爵士乐,白脱油(butter再加油),拍纸簿(pad本身已是便笺簿)……

  除了以上几种办法,用得最多的办法自然是创造新词,这些词就多了,像:火车,电车,飞机,电话,唱机,电影,电视,自来水,墨水,小提琴,钢琴,等等等等。

  也有一些原先音译的词后来被新创造的词取代,例如“德律风”被“电话”取代,“燕梳”被“保险”取代,这是很正常的,约定俗成嘛。

  忽然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曾想把音译的词都废掉,“咖啡”只准叫“褐色茶”,可是行不通,不了了之。其实只是一个名称而已,老百姓用惯了,就不必变花样了。

  以后还将不断有新的洋玩意儿输入,新名字也将越来越多,但名字的形成,也总不外乎上述的那几种办法而已。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康复/康健园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温文vs 粗鲁
给洋玩意儿取名字
从学徒工到首届韬奋奖得主
小诗二首
读方苞《蜀汉后主论》
外滩的斗拱
新民晚报夜光杯B07给洋玩意儿取名字 2014-04-14 2 2014年04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