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主,即刘禅,刘备的儿子,就是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这个亡国之君,胸无大志,“乐不思蜀”,无能,实在是很不堪的。因此,“其为世后诟厉也久矣”。但方苞别具只眼,从这个为人诟厉的君主身上看到了优点,即“任贤勿贰”。
夫为君之要,要在善于用人,在将将不在将兵。方苞以成汤之得伊尹、武王之信周公为喻,以为治国之道不在君主之事必躬亲,而在任用贤能。刘备虽“三顾茅庐”,甚至“托孤”,但并不是完全信任诸葛的;而刘禅则不,不但信任诸葛,“以国事推之”,而且信任诸葛所推荐的蒋琬、董允,以至姜维,因为“维亦孔明所信任也”。这种“任贤勿贰”的心胸,实在高出乃父。遗憾的是孔明不寿,年五十四即殁;如“天假之年,……虽北定中原可也”。而蒋琬、董允,又相继以殁,如果蒋、董不亡,“亦长保汉蜀可也”。这就使后主终于沦为亡国之君。
人谓方苞意在作翻案文章,我看不是:因为作者只是“独举其任孔明”一事“以衡君德”,并不涉及刘禅的“乐不思蜀”之类:且从中提出“任贤勿贰”乃为君之道,识见确实高人一层。惜乎今之有些领导者往往不解任贤勿疑之理,甚或挟制妒能,遂使事业企业败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