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孝感天》演春秋时期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段者郑庄公之弟共叔段也。上视戏剧频道绝版赏析所邀的一位嘉宾把“共”字误读成“共同”的“共”音;其后,吴小如先生也说此剧,就正读为“恭”。
“共”有恭敬义,可通“恭”。《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共,即恭也。郑庄公(伯爵)之弟名段,郑为姬姓之国,叔为幼弟之称,这里的“共”是姬叔段与庄公争位兵败出奔共国(今河南辉县),史家称之为共叔段,“共”亦“恭”音。
犹忆数年前得观于万增演出此剧。既毕复有一个小型座谈会,于先生发言中也是读“共”作“恭”音,由此可见梨园行同样沿承这一正读,那次座谈,我忝陪末座,得以亲聆其言。
其实,这段历史记载作为《古文观止》的首篇就早已给人读到,注本上不会失注“共”字的音读,前述嘉宾似乎并未察及,遂致读误。
“共”是多音字,“员”也有两读,春秋晚期伍员(字子胥)的“员”就不读职员的“员”音,而读为“云”;这从未听说过谁读误,共叔段的“共”却无此幸运了。
还有一个春秋晚期的人名,与伍员同时的夫差,以往都读“夫”为“扶”,现在都被读作“伕”了,连字典上也注为只有发语词的“夫”读“扶”,此外一概读“伕”。其故安在,不得而知,只能说伍员有正读之幸,夫差则尚待明其正读与误读的演变过程,至少在我看来还须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