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羽阳宫瓦
陈鹏举
  ◆ 陈鹏举

  曾见过溥心畬画一朱衣女子,放出一个高高的风筝,也曾见过他画的宫廷一角一羽翠绿的鹦鹉。长条的纸上作画,可以想见当初他弓身下笔的身影,甚至感觉出是个寒枝萧瑟的秋日,或是挑灯孤坐的遥夜。

  他是清恭亲王奕訢的孙儿。他出生满五月,就有了头品顶戴。五岁时候,慈禧称赞他“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他是天赋诗人的伤感,和画家的才情,可怜他生逢末世。风筝和鹦鹉,对他来说,总在左右,形影不离,甚至滞留在他的诗词和书画里。

  陆机的“平复帖”,还有韩干的“照夜白”,是他的旧藏。要治母亲的病,他把“平复帖”匀给了张伯驹。亡国了,王孙是弃儿。乱世了,文物也是弃儿。我曾在张伯驹亲笔自述的文稿里,读到了“平复帖”和溥心畬。只觉得凄然不已。

  旧王孙,骨血里流着旧气。亡国之君溥仪,去了“满洲国”。他愤怒,写了《臣篇》,称自己不再是他的臣子,到此恩断义绝。这篇文字的原稿墨迹淋漓,它会在后世活下去。

  这一夜,我见到了一纸拓片,秦羽阳宫瓦“羽阳千岁”的拓片。上有溥心畬的款识:“羽阳宫殿悲何处,彩云箫史同朝暮。霸业久随尘,问咸阳可怜焦土。只河岳,还如故。阅沧桑,成今古。漳台片瓦皆愁侣。叹璧月仍圆,销磨秦汉经风雨。兴亡恨,谁能补。辛巳七月题秦羽阳宫瓦,调寄凤衔杯,心畬。”还钤有私印两枚:“溥儒之印”、“旧王孙”。

  秦代羽阳宫,是秦武公所修,在陈仓,也就是现在的宝鸡。金代词人元好问孩子出生,恰好有羽阳宫瓦出土。他把“羽阳”两字用作了孩子的名字。还写了一首小令,第一句就是“添丁名字入新收”。可见他是见到了出土的那片瓦,还收藏了起来。

  有今人记载的一片羽阳宫瓦,也在宝鸡出土,圆形,残了。直径十八厘米。中有乳丁纹饰。双线分割为四格,分别书有“羽阳千秋”四字。

  溥心畬款识的羽阳宫瓦拓片,为“羽阳千岁”字样。原物应该也出自宝鸡,今天不知在了哪里。款识所填的“凤衔杯”词,和历来流行的柳永、晏殊所作有些不同,所依的词谱应该另有所本。

  一个旧王孙,见到早已湮灭的苍苍上古宫阙的遗物,他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羽阳宫殿悲何处”,“漳台片瓦皆愁侣”,这样的词句,不是伤心人,不能写出。他选用 “凤衔杯”词牌,可能也是特地的。是以凤凰自喻,说他此时喝醉的不仅是酒,还有凄凉的心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963年,溥心畬在台北病故,年仅68岁,葬于阳明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日军侵华“吉林档案”首次公开·特别报道
   第A04版:日军侵华“吉林档案”首次公开·特别报道
   第A05版:日军侵华“吉林档案”首次公开·特别报道
   第A06版:日军侵华“吉林档案”首次公开·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观点·评论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展事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展事
   第B0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B08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10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羽阳宫瓦
缘未尽
康熙青花柳荫憩马纹盘小赏
于右任的《千字文》与标准草书
锡罐贮茶好芳香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B11羽阳宫瓦 2014-04-26 2 2014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