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在巴菲特故乡奥马哈举行,来自全球各地4万多名投资者赶到这里,就是为了聆听80多岁的巴菲特谈投资、谈人生。在回答关于财富和消费的提问时,巴菲特说了他的消费观:“我的生活不会因为我花更多的钱就变得更快乐。更多的财富收入使人生变得不同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这个限制,更多的消费将与幸福负相关。”
拥有500多亿美元财富的巴菲特在生活中是很节俭的,他的房子是50多年前以3万多美元买的一幢两层独立住宅,和周边的住宅没有什么区别,现在的估价大约是七八十万美元,远远低于上海的房价。
在生活中巴菲特花钱不多,在投资中则是用好每一分钱。巴菲特的财富主要是拥有三分之一伯克希尔的股份,但他也有一些完全个人的投资,今年的《致股东的信》中,他说了一个1986年的投资故事。当时,由于泡沫破裂,农场价格大跌,巴菲特以28万美元买下一个400英亩的农场,通过热爱农活的儿子预估可以收获多少农作物以及经营费用,巴菲特计算有10%的正常回报,而且,他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
28年过去了,这笔投资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农场的收入翻了3倍,价值是28年前的5倍甚至更多。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何投资,他认为成功的投资并不复杂,关键要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粗略估算未来收入不高,“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如果仅仅关注拟投资资产(如农场或者股票)未来价格变动,那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巴菲特认为投机无法持续成功,他说:“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这不由让人想起中国大妈去年的“抢金潮”,有些人的确不是因为需要黄金,而是听别人说金价还会继续上涨而去买的,结果,一年后金价却下跌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