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同在陆家嘴,另一个没有围墙的创新创业大学堂——陆家嘴开放学校(OPENSCHOOL),也在紧锣密鼓酝酿出炉。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7月至今,以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为基础,陆家嘴开放学校已完成第一阶段各项准备工作,预计今年7月正式亮相,主打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搭建孵化平台、设立创新培育基金、建立实训基地等形式,将网络在线学习与线下预约辅导、创新实践等相结合,探索创新创业培育新模式。
课堂易建,师资难求。相比“高大上”的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化运作的开放学校如何集聚“智汇”,让人真正学有所成?陆家嘴智慧社区相关负责人透露,高校、企业和专家“三大联盟”,是陆家嘴开放学校最强有力的支撑:高校联盟可为在校生和毕业生提供实训基地等一系列平台资源,各高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开放学校共建产学研课题;企业联盟可将平台作为项目孵化地,提供相关资金、技术和实习岗位,同时根据自身需求开展专业培训,定制“拿来就能用”的人才;专家联盟除来自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外,还将吸纳更多“接地气”的企业家,从实践出发,为各项目组提供指导、培训和评估,按项目和专业类别,还可组建各个以专家为中心的“学习场”。
“三大联盟”肩负着创新能力培育、创新项目开发运作、创新团队后续管理服务等“三大任务”。“创造力是核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放性的网络学校本无界限,未来,配套的线下实训基地也将覆盖浦东各个街镇,“公开学校课程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相结合,与社区自治项目培育相结合。”
作为一所完全开放式的大学堂,在“三大联盟”提供基础支撑之余,社会各界都可参与其中,以己之力,添砖加瓦。据介绍,至明年年底,陆家嘴开放学校计划培育不少于50个工作组,孵化公司不少于10家。凡有志创新、创业者,均可申请组建工作组,经审核符合条件者将获首期孵化资金,“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优先考虑,凡有利于城市、农村区域发展,解决城市运行、发展中问题的都在扶持培育的范围内。”
比起“学院派”,陆家嘴开放大学将更加关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育,更多地提供O2O实践和社会化运作。在学校的蓝图上,经过三四年运作,力争实现亿元创新培育基金、万人以上注册学员、千个创新创业工作组、百个实训基地的目标,并依托日渐壮大、成熟的“三大联盟”,最终启动“落地”大学——浦东国际联合大学的建设。
本报记者 鲁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