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题内话~~~
题内话~~~
题内话~~~
题内话~~~
题内话~~~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题内话
请“执念”
黄伟明
  ◆ 黄伟明

  上周,我偶遇沪上一位颇有名气的设计师,他与我提起我在去年写的两篇“题内话”——《首相意识》(见2013年09月14日,B1版)和《灵魂跟上》(见2013年08月10日,B1版),他说:“这两篇文章光是标题就深深触动了大家,同济大学有不少老师都在议论,作为设计师,我们看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如此。领导发话,设计者跟风,是该要被叫醒。”这位设计师还和我谈了很多,从他的切身感受中,借这次“设计之都”专刊的平台,我也想再一次“老话”重提,因为我们的城市真正的创意“灵魂”差距还很大,无论是决策者还是设计者都缺少对创意的“执念”。

  也许“执念”这个词听起来不怎么动听,但这正是创意产业最需要的。首先作为设计者来说,对于自己的创作思想的执念很有必要。我们常说,艺术家以及设计师往往是走在思想尖端的人,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化中的细节,并将它们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讲述,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艺术改变城市生活并牵引人们的思想。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我们的城市虽然早在几年之前就已被冠上了“设计之都”的称号,但却多少有些站不住脚,很多设计者一味追求国际流行的一线潮流,却往往变成了跟“洋风”的典型代表,时尚流行的元素固然有特色,但却并没有附上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尽管国外的设计很出彩,但却恰恰出彩在其设计与城市灵魂的契合上,我们却忽略了这根本上的问题,变得只学其形,却失去了灵魂的鲜活。

  当然,设计者的这种只求潮流,乃至追求“高大上”的风气,很多时候也和决策者的发号施令脱不了干系,毕竟“领导发话,不敢不从”。然而,很多决策者自己本身并不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细节的把握,其实远比不上设计者的眼光来得“毒”;有些决策者甚至喜欢和别的城市PK较量,看谁建得越多、比谁建得越快,至于是否符合城市印象那都被抛在了脑后。正如我在《首相意识》中提过,英国之所以能短时间内成长为国际公认的“设计之都”,正是由于很多政府官员和创意人士比起创意带来的经济利益,更重视享受创意过程带来的快乐体验。决策者对于城市设计的“执念”要有,但应该将创意给城市注入的活力,以及给市民带来的享受放在首位。正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抓大放小”,亲自操刀伦敦“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主席那样,用行动为百姓创造真正属于大众的“设计之都”,不是很好?

  当决策者为民的“执念”,与设计者为艺的“执念”相加,何尝不是“1加1大于2”的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广告/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本
   第B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6版:展事/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好物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0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拥抱“设计3.0时代”
请“执念”
广告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请“执念” 2014-05-3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