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新民观察
     
本版列表新闻
~~~——获奖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艰难的院线之路
~~~——获奖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艰难的院线之路
~~~——获奖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艰难的院线之路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者一片叫好 为何难进影院
——获奖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艰难的院线之路
姜燕
  本报记者 姜燕

  日前,导演焦波携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来沪内映,再次赚得观众好评。这部纪录片已在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城市小范围放映过,观众总数近2万,到目前为止还没观众“拍砖”。如此口碑,却依然难进影院,或者说,不敢进影院。面对个中原委,焦波深感无奈。

  首映遥遥无期

  2012年立春至2013年立春,焦波和他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团队,在山东省沂源县杓峪村驻村373天,用3台摄像机记录了乡村一年的生活。影片中,农民掷地有声的话语,颠覆城里人对农村和农民的想象;农民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展现自我的欲望,又让人们看到希望。影片荣获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录片大奖等九个大奖,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说:“这是一部为农民说真话的电影。”

  今年3月,记者前往山东采访《乡村里的中国》主创团队,焦波曾信心满满地说,准备4月在杓峪村举行首映式。但这场首映变得遥遥无期。拍摄之初,焦波用拿到“龙标”(即公映许可证)给团队鼓劲。最后,片子如愿拿到“龙标”,却找不到愿意将它推上院线的放映公司。国内一家著名的影视传播公司曾来审片,认为片子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就怕票房不好,损失太大,至今没有回音。

  来上海前,焦波赌气说:“我都想带着杜深忠两口子(片中主人公夫妇)和我们的团队,开着车带着帐篷,背着片子,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放,来一个一部纪录片的万里长征。我就不相信,上个院线那么难!”

  卖30元太便宜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感叹“这么好的电影,不能和广大观众见面,太可惜”。今年3月开始,出于爱惜和对中国纪录片的情结,做过媒体人的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浪决定,先在公司旗下的北京天宝国际影城内部放映。他和焦波找来媒体圈、摄影圈和做纪录片的朋友,先组织放映了3场。

  “大家觉得很振奋,惊喜地说,纪录片还能这么好看,有这么多故事,让人又哭又笑又思考;有人说看完后几天,他们的形象还在我脑子里转,他们说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焦波说。

  放了3场之后,焦波决定卖票试试,先是卖30元一张票。后来,有观众在观后交流时当场发表意见,认为“这么好的片子卖30元,太便宜了”。后来,票价涨到40元,还有人说“太便宜”。售票放映后,影片从组织朋友观看变成观众自发来看,也是场场爆满,有时候一个厅、两个厅还不够,有的人买不到票,只能抱憾离去,等下周再来。

  随着影片的放映,各大中央媒体和各地媒体闻风而至,观片、采访、到村里实地采访,整版的专题报道陆续刊发。

  即便如此,焦波对上院线还是没有信心。“担心我们只能在那个特定的电影院里得到那份满足,真的上了院线,还是有很大风险,就怕宣传不到位,观众市场培养不起来,到底是一部纪录片。”

  “可乐电影”泛滥

  焦波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要上院线,前期宣传和拷贝起码就要几百万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介绍,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年中国纪录片票房仅7万元,2012年也只有130万元,2013年虽然有2000多万元,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音乐纪录片《五月天诺亚方舟》做出的贡献。《乡村里的中国》再好,能挣几百万?焦波摇头。

  进电影院的目的,是思考还是取乐?这是个问题。焦波担心的是“就怕观众一听是纪录片就不接受”。他说:“有的电影观众看电影就为一乐,有的甚至就冲着大导演大明星的标签去,哪怕出来骂娘也愿意。观众不求通过影片增加点知识,增长点见识,更别提为国担忧,为乡愁担忧了。”对“可乐电影”,焦波颇不以为然。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得更为尖刻:“我一直佩服中国观众,在蚕食文化垃圾上有极大的胃口,而且充满极大的快感。”当然,他也直言,“这不仅是观众的‘功劳’,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文化不是向前发展,而是向后倒退,社会文凭在提高,文化欣赏水平在下降。”

  呼唤国家力量

  中国的纪录片为何无法走俏院线?观众的问题只是表层。研究纪录片多年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说,中国的院线全部是按好莱坞的观影模式建立,中国没有自己的艺术院线,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纪录片想冲票房很难。

  虽然广电总局在2013年10月12日发布的“加强版限娱令”即《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但张同道和何苏六都认为,政府部门在推动纪录电影上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张同道说,按照国际经验,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提供资金支持,法国去年为纪录片提供的资金达4亿欧元;其次是放映,韩国和法国都有专门的纪录片放映政策,法国每年在电影院放映的纪录片是70部,韩国是20部,台湾去年的票房冠军就是一部纪录片。“他们把纪录片当艺术,而不是赚钱的工具。”第三,纪录片拍摄方本身也有问题,中国导演确实没有拍出很多适合院线的纪录电影。上院线的纪录片要有视听震撼,不到电影院看就感受不到它的美,或者让观众通过电影产生心灵上的振动。

  眼下,焦波周围的人纷纷在为他出谋划策。焦波说,电视的出口也已确定,央视10套要和他签订播出合同,只待片子上院线。“假如院线实在不好上,网络还有很大的空间。”

  吕新雨表示,如果《乡村里的中国》走院线成功,也许会改变中国的院线模式和年轻一代的观影模式,如果这样,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广告/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本
   第B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6版:展事/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好物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0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根据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观者一片叫好 为何难进影院
新民晚报要闻·新民观察A03观者一片叫好 为何难进影院 2014-05-3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