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西古建两代“护法神”
姜燕
■ 两代山西古建保护者:唐大华(微博名“爱塔传奇”)与柴泽俊(右)
  本报记者 姜燕

  此次去山西,记者见到了两代山西古建的“护法神”,一位是当年为山西古建保护闯过省委书记办公室的古建保护泰斗级人物柴泽俊老先生,一位是正在利用微博、博客为山西古建奔走呼吁的“爱塔传奇”唐大华。两位“护法”在太原相见,顿成忘年之交,畅谈古建往事与今事,激情澎湃,火花四溅。

  眼见古建接连消失心急如焚

  柴老今年已79岁高龄,行动不便。我们登门拜访,老人拄着拐杖,从卧室挪到客厅,落座讲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不久山西某地要开发关帝庙市场的事。

  “那时候,我在医院里,当地文物部门的人告诉我这件事,我急啊,想着要是能联系上大华就好了,让你给呼吁一下。”柴老侧身向着唐大华,急切地说。两年前,唐大华曾拜访过柴老。柴老担心的是,当地关帝庙始建于隋朝,保存非常完整,殿上的雕龙还是宋代旧物,但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12次着火,起因都是在庙里做生意,冬天用炭炉烧饭取暖,总有疏忽出事。

  交流之中,两代“护法神”保护古建,都有许多焦虑和遗憾。

  “长治县一个村里建于五代时期的土地堂,我去得晚了,那是1973年,我去了时候它已经被拆了盖了饲养室了,后悔得我,想着去年我干啥去了,再忙也得来这一趟啊;还有洪洞县广胜寺的元代太定三年的戏台,前一次去光顾着往县里赶没去成,再去的时候它刚拆了一个月,后悔得我!紧赶赶不上啊!”柴老讲起往事,回想起那一座座已经消失的建筑珍品,依旧扼腕痛惜。

  唐大华探访的许多民间古建,都是屋顶破洞或山墙倒塌,经过一个雨季之后,便很可能彻底毁掉。这些痛心的例子,数不胜数,经常是上个月他才到访过的古庙,下个月再去时已然倒塌。

  为保古城闯省委书记办公室

  “回想起来,我当年也干了不少傻事,闯省委书记办公室,闯地委书记办公会议,那时候就想‘怕啥,大不了开除回家,但是不去闯,古建就毁了,毁了就再也没有了’。”柴泽俊笑着说。

  已成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的平遥古城,当年差一点毁于一旦。“那是1979年,平遥县要拆古城,加快建设,准备建四个大街四个城门。我到处找县长、县委书记都找不着人,那时候古城已经扯开了一个口子。我急了,心想,豁出去了,直闯山西省委书记王谦的办公室。” 

  “到了那被拦住了,我就在走廊里大声说,我只占用他五分钟时间,让我在门口说都行。王谦在办公室里听到了,问了声‘谁,让他进来吧’。我大步进门,张口就说,平遥古城,全国仅此一座,而且原来山西的三座古城如今仅存平遥一座,再不保护,山西的城就完了。他也很为难,说实在没钱修。我说,一分钱都不要你掏,我已经找了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了,只要你同意。”

  “真的?”王谦问了一句,转头就和旁边的人说,“记下他的电话,一个星期里咱去一次。”

  “果然,一个星期后,他去了,让人打电话通知我,我随后赶上。他在城墙上转的时候,和县委书记说,中午把县委常委和干部都叫来一起吃饭。吃饭时,县委书记说平遥城落后,已经准备改建。王谦当时就严肃地说,平遥城不应该改造,从今天起,平遥城只能保不能拆,不下文件了,谁拆追究谁。”

  柴泽俊拿到了“上方宝剑”,中央又拨款五六百万元,修复平遥古城墙,这才使一座有2800年历史的古城免于消亡。

  “过了就晚了,毁了就再也没了”

  唐大华是山东德州人,如今却成了山西省古建的“保护神”。他原本是个IT男,自己开了家电脑公司,业余爱好是古代建筑。2010年8月,他第一次来到山西,无意中发现山西乡野之中散落着许多始建于唐、宋、元、明、清代的古建,很多还是国家级保护文物或省、县级保护文物,由于疏于保护,日晒雨淋,已濒临毁灭的边缘。2011年10月起,他开始用“爱塔传奇”的微博名发布保护山西民间古建的微博,引起很大反响。两三年里,他已十七次自费自驾来到山西,探访古建500余处。一辆车、一台相机、一个三角架,成了他孤身护古建时的伙伴。因为没人帮他拍照,一个相机遥控器,也成了见证他到访古建的“神器”。

  他曾经写信给山西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均石沉大海。当他的微博在媒体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后,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也不得不关注起他的考察动向。有一次,他到山西走访了几处古建后,晚上在微博上发布了当天的考察日记。一个当地文物部门的朋友悄悄告诉他,当晚文物部门便召开紧急会议,说“爱塔传奇”又来了,会议一直开到次日凌晨3点。而当地文物部门也内定下了应对他的态度,“不冷淡也不热情”。这一点,柴泽俊有过类似的体验。当年他跑文物保护时,当地政府部门说起来,也是这副口气“那个搞文保的人,走了吗?”

  在唐大华的努力下,一些古建得以修复,有的暂时筹措不到资金,也先给加了个顶篷遮风挡雨。目前,唐大华得到知名公益人士邓飞和《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的帮助,建立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他现在暂住北京,为基金奔走。

  临别时,柴老再三叮嘱这位当代“护法”,“我保一辈子的庙,四处奔走,保一处算一处。你可得想尽办法,请大家都想办法,敦促文物部门在这上面下点决心,花上一些钱,把这当成事业,把它们保护下来,过了就晚了,毁了就再也没有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观点·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广告/文娱圈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本
   第B04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B06版:展事/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好物
   第B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0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山西古建两代“护法神”
荒野丹青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山西古建两代“护法神” 2014-05-31 2 2014年05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