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也要考试?”我和老伴天南地北地也走过不少地方,但旅游也要考试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我俩在澳大利亚中部八日游,巴士开出悉尼,导游就告示大家,这条线路是知识之旅,游完之后,要进行一次考试。我俩想,旅游是出来玩玩的,还要动什么脑筋考试呀!再一想,也许导游嘴里说说,无非是要让大家认真听他讲解,或者,让大家听从指挥,遵守纪律而已。于是,我俩没当回事。
导游到一个景点,都介绍得有声有色,详详尽尽,还传阅他带来的一张张图片,但我和老伴沉浸在异国风情的新奇中:土著人赤着膊、叼着烟,在现代都市大街上嘻哈笑闹;进第一苍蝇村,都要套上网兜做头套,不然苍蝇让你眼睛都睁不开;广袤的沙漠里,兀立起一块巨大的石头,随着阳光折射,五颜六色地变幻……看得眼花缭乱,把导游的介绍,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到了第六天,巴士在回程的路上,导游居然一本正经地从挎包里拿出一卷纸,发给每位游客,让大家考试。还严正申明可以翻阅资料,但邻座间不能交头接耳,更不能捉笔代劳,否则按作弊论处。卷子电脑打印,11道题,有选择、有填充、还有问答,与学校里考学生的正规卷子没什么两样。我和老伴顿时紧张起来,尽管觉得这位导游正儿八经得可爱,未免有点小题大做,但也只好硬着头皮拿起笔,一道一道做起来。试卷里夹杂着不少英语,我俩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学校里学的是俄语,眼下的“ABC”它识我,我不认识它。我俩回答一半还不到,只好交卷了。
大家交完卷,他很快批完了,又发了金奖银奖,我想这次旅游考试该结束了吧。想不到导游又笑着说:“今天的考试还有个口头问答,题目是这次旅游有什么收获?”话音一落,除了我和老伴,全车的人都举了手。导游狡黠地笑了笑,说:“这次破个例,请不举手的人回答。”
于是我只好站了起来,噜哩噜哩结巴着,把看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说了一遍。
导游带头鼓掌,笑着说:“答得好!答得好!只是老先生迪个依个依个迪个的一阵,我一句也没听懂!”这可把全车的人逗得笑了起来。“不过”,他又一本正经说,“我们还是要发个奖给老先生,这奖就叫最佳音乐奖!”奖品是一张闻名世界的澳大利亚七彩大石头照片,后面是他和那位叫马克的老外司机签名。大家问他这个奖的意思,他笑着说:“老先生的上海普通话,尽管听不懂,但听起来很好听,完全是一种美妙的音乐!”全车的人又爆发出大笑,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此时,我心里倒真佩服这位导游了,他竟能把知识之旅导演得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