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造时的最后二十年(下)
何碧辉
■ 位于上海福寿园的“救国会七君子纪念群像”(碑名由费孝通题写)
  ◆ 何碧辉

  历经波折,摘帽后获短暂新生

  1960年9月29日,国庆节前夕,王造时终获“摘帽”。之后,他专心教书育人,笔耕不息。

  王造时第三次走上大学讲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生讲授世界近代史这门基础课,并和历史系其他老教授一起为本科高年级学生讲授《史学评论》、《黑格尔哲学》等。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批判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的材料。另外,他为研究生讲授欧美社会政治思想史,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讲起,特别着重讲英法资产阶级启蒙学派的思想,一直讲到十九世纪末。王造时这时的讲课仍然受到学生欢迎。据1961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商鸣臣先生回忆,王造时先生在给他们上课之前,他自己只知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提到的“救国会”“七君子”中有王造时的名字,并未见过本人;进入复旦学习后,又得知他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且是全国知名的大右派,对王先生自然有些好奇心。商鸣臣在文章中回忆了当年王造时上课的细节,他说:“我记得上第一堂课时,王先生提着一个大讲义夹不慌不忙地走进课堂。那年他已60岁,个子不高,胖胖的,秃顶,穿一身肥大而又陈旧的衣服,戴一副眼镜。给我的第一印象,他具有大学者的气派,看上去却又和蔼可亲。正如邹韬奋在《经历》一书中写到的:‘王博士(王造时)具有演说的天才,尤其在广大群众的大会场上,他能抓住群众的心理,用明晰有力的话语,有条理的说法,打动他们的心坎。’王先生在339房间上课,如果本层的其他教室不关门,几乎都可以听到他讲课的声音!听他讲课,不仅仅能学到比较丰富的知识,还能学点演说的技巧,听课不觉劳累,颇有点艺术享受之感。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自然对王先生的课赞美有加。我对同班的同学说:‘进入复旦以来,给我们讲课最好、最有特色的当属王造时先生。’我的这种断语在班中传开了,有的学生干部受极‘左’思潮影响较深,把我这种言论汇报到系里,我便在班组里受到了不指名的批评。”

  1961年,王造时再婚。新夫人郑毓秀,在上海线毯厂工作,是民族资本家李康年的外甥女。他们是经过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潘世兹的介绍认识的。据王造时讲,他们都有类似的遭遇,彼此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因此,感情甚笃。王造时自从原配夫人去世之后,三个孩子住在精神病院,小女儿和小女婿是右派,苦不堪言。再婚后,这个家庭从此又产生了生气,后来,小女儿王海容生了女儿,王造时亲自为她取名为桑榆(王海容的丈夫沈珊雄教授曾告诉我,桑榆这个名字得之于《后汉书·冯异传》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更鼓舞着王造时继续努力的勇气。

  根据国家计划,复旦大学着重研究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历史系首先开设美国史课程,由王造时讲授《美国外交政策史》。同时还准备由王造时带三名研究生。

  1961年高教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大学世界史教材编译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大、复旦、武大、中山和华东师大等部属重点大学的老教授二十余人,复旦大学由周谷城、田汝康、耿淡如和王造时等参加,地点在衡山宾馆。会议决定除编写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和世界近代史三部教材以外,还编译三十万字的资产阶级史学流派资料。王造时负责编译两本资产阶级权威的历史哲学著作。

  除校内任务以外,商务印书馆要王造时介绍英国工党右翼的理论书籍,并要王造时把解放前翻译的拉斯基的《民主政治在危机中》和拉丹纳的《美国外交政策史》加工翻译,作为内参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约请王造时参加翻译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节本,已出版)和《历史研究第十二卷》(已译好二十万字,被红卫兵毁了大部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的《文摘》杂志,要王造时摘译资产阶级法学方面论文十篇左右。另外,王造时还参加《辞海》编写工作,编写近代国际关系史部分。总之,王造时“摘帽”之后,教书育人,笔耕不息。他翻译和改译的文字总数在一百万以上。

  在劫难逃,“文革”后沉冤终得雪

  “文革”开始的时候,王造时是所谓“摘帽右派”被横扫。与千千万万无辜者一样,他被点名、抄家、劳改。1966年8月31日晚王造时被抄家之后,9月1日上班时,即被打入劳改队。22日夜,再次被抄家,并被隔离审查,他的家成为临时隔离室。王夫人从此再也不准与王造时见面。经过42个日日夜夜轮番批斗,于11月2日,以群众专政的名义,他被关进上海南市区南车站路第一看守所。

  王造时说:“经过一个晚上休息,3日提审时,头脑清醒多了。马上提出三点声明:第一点,在压力下被迫交代的材料,有许多是虚构的,应予推翻。第二点,关于组织反革命社会民主党是莫须有的罪名。第三点,承认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不过世界观属于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应到群众中去和群众一起批判,关在牢里没有好处,应马上释放。从1966年11月2日到12月2日的一个月中,审问过几次(据记录共十次),我的供词基本上是上面三点。审训员以后没有再审,也没有要我再作交代。”

  这样,王造时便成为“未决犯”。为了防止“未决犯”与家属串通,不允许家属探监。夫人郑毓秀每月送日用品到看守所,在日用品收条签名处,才知道丈夫是否还在人间。

  1969年1月14日上午,王造时突然大量胃出血,上吐下泻,昏倒在看守所,被送进提篮桥监狱医院治疗。于2月21日出院,又回看守所。1971年8月5日,病故。

  1978年12月王造时得到平反昭雪。1980年8月19日,上海市政协和复旦大学联合召开追悼会。

  历史是公正的。全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王造时,在看守所名字被取消,称1416号。死后骨灰盒上只能用乳名王雄生,平反昭雪后,恢复王造时的名字,骨灰盒移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在迁移仪式上,桑榆已是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出席仪式,王造时西天有灵,也会感到安慰的吧!2005年上海青浦福寿园救国会“七君子”塑像落成,王造时的英名被镌刻在墓碑上,永垂不朽!

  摘自《世纪》2014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广告
王造时的最后二十年(下)
民国吃家
宁波商人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王造时的最后二十年(下) 2014-06-16 2 2014年06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