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很多教室都有一个高考倒计时牌,时刻营造迎战的气氛。
我一直不认同这种“战争思维”。有天在同事的班上听写作课,教师请学生回顾前一天的生活,整理出一些关键事件和情绪,当堂交流。学生发言很鲜活,展现出高三学生未被倒计时牌压扁的情味和灵性,其中一位学生尤其打动我。
这位个儿不高、语调从容的男生恰恰也从倒计时牌说起。与大部分同学以“倒计时”自警不同,他想的是:和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只剩几十天了!要珍惜这所剩不多的相聚时光,多留下些温暖的记忆,想想还能为身边的同学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好,带给即将离别的同窗些许愉快——而非把教室当作硝烟四起的战场,把同学视为对手,只想着分数与竞争。我不由地想到,跟自己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学生,也将在几十天后离开我们,此后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由于种种原因,以前的有些学生,毕业后就再未见过。他们一届届地离开,正值青春,心怀梦想,而我们,也一年年地老去了。
回到班上,跟学生转述了刚才这段发言,也谈到自己的伤感,眼角竟有些湿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赶快转换话题,却瞥见学生眼里的感动。课堂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却不再是倒计时牌的千钧重压,而是沉甸甸的不舍与珍惜。
不久后的一天,收到学生一个小礼物,是一个明黄色的“笑脸”,可以别在衣服或书包上。同学们告诉我,这位男生给每个老师和同学都送了一个“笑脸”。我很感动,跟他说谢谢,他有些腼腆,解释说离高考越来越近,很多同学已经笑不出来了,他希望班上能多些“笑脸”,同学们能多些快乐和自信。
高考前半个月,高三学生停课自习,教师到教室答疑。答疑时担心影响其他学生,我们一般会搬桌椅坐在教室外面。今年南京的天热得早,五月末,已是三十多度的高温。一天我到班上,发现空调开始统一供电,教室里很凉快,室外则颇闷热,但我还是习惯性地坐在室外。不一会,出来一个女生,像鸟儿展翅一样张开双臂,上下舞动。我好奇地看着她,以为她是久坐后出来活动一下,她却说:“老师,外面很热啊,您还是坐里面吧!”原来她挥动双臂,是为了“测试”一下气温。可爱的动作里蕴含的心意,比空调的凉风更让人舒心。
记得有一次上课,曾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段文字:“即使以后我们忙于办重要的大事,有了显赫的地位,或者陷入了某种巨大的不幸——你们也无论如何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在这里感到多么美好,我们大家同心协力,由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一个好的回忆,是世上最高尚,最强烈,最健康,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最为有益的东西。”教育最重要的意义,或许就是为孩子们的未来积累美好而神圣的回忆。漫漫人生中,他们将一遍遍地重温过往,直至那些恒久的爱与美深深植根于他们的生命。比分数更长久的,是爱。
教育永远是双向的。对我而言,那明黄色的“笑脸”,那张开双臂的“飞翔”,还有许多类似的温暖细节,也都是美好神圣的回忆,是我平淡人生中至为珍贵的财富。为此,我深深地感激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