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意浓,生机盎然,一个绿色的生命破土而出,她的名字叫《中华朗诵》。
中华朗诵的经脉连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根系。且看伟大祖先创造并传承给我们的维系民族之魂的母语,音节丰富,声调多姿,字含意,声蕴情,如歌般美妙悦耳;随情遣声,作成诗文篇章,抑扬顿挫,张弛跌宕,有“韵”有“律”,可“吟”可“诵”,成为文字的音符、语言的乐曲。可以说,中华诗文从出世起,就与“吟诵”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诗文朗诵,更将汉民族语言的听觉魅力审美价值升华到了极致。
因此,古人称此为“德音”、“治世之音”。它不仅仅是文人骚客独拥的风雅情趣,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治之道:通过诵读熟习经书的“诵数”,通过背诵加强记忆的“诵忆”,以诵诗来谏戒的“诵谏”等等。当然,它也是芸芸大众尤其是当代人切实的文化需求,从舞台到广场,从学校到社区,处处皆闻诵读声,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近年,在政府“经典诵读”的倡导下,群众性朗诵活动更似春风化雨遍及九州。有幸,《中华朗诵》诞生在了这样一个多“梦”又多彩的季节。她将为这盛世强音鼓与呼、传与播,为朗诵这一芬芳四溢的语言艺术开一席专业园地,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汇中华新声,聚朗诵知音;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