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人们会买一些当地土特产、食品等物,而我必带回的地方特产是地图。
地图是旅行指南,是进入陌生地方的通行证。每到一个城市,我最先想到的是,买一幅城市地图。交通图可知城市南北西东,分清方向,公交路线,可到达目的地;旅行图可知景区、景点、标志建筑等。
地图是城市的年轮,时代变迁的形象见证。城市在扩大,地图多了一圈,又一圈。我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地图最多。因为城市发展快,规模在扩大,布局有调整,隔段时间去就会有所变化,总是在买这些城市的最新地图,但“最新”总是被最新所取代。
地图是具有个人印记的收藏品,地图是平面的,而上面的地名、线条、符号、色彩却立体而生动,有温度和生命。看到某张地图,在这个地方旅行的美丽景色、生动故事、有趣细节,会在脑海中浮现,在记忆中还原。《台湾观光图》呈现我2006年初夏在台湾海峡和东太平洋的环岛游,沿途经过台北、新竹、台中、南投、台南、高雄、屏东、花莲、台东等城市和节点,每每看到这些地名,感觉有一种心灵感应和精神关联,回想起垦丁湛蓝的天空、北回归线的标志、小渔村星光闪烁的夜晚、高雄的露天咖啡馆、台北101大厦的诚品书店等。
最爱手绘地图,其中《讲鼓——鼓浪屿》把旅游景点和个性小店分为四部分:爱情街韵景、豪情岛食堂、怡情家驿站、闲情咖啡屋,富有情趣。还有《北京创意美食地图》《上海创意小店》等地图,也让我心生欢喜。
在泰国旅行两天,遗憾的是未买到一张泰国地图;未去过英国,却有一张《地图上的爱丁堡》,是《地图》杂志2013年第3期随刊附赠,一面是1582年的爱丁堡,一面是1919年的爱丁堡,展示爱丁堡扩张轨迹,苏格兰城的历史和现在。而今天的爱丁堡应该有所变化,我想,世界遗产之旅,当是我未来的行程。
地图是旅行中的必需品,它不止是实物的,呈现旅行足迹,也是精神的,映射心灵轨迹。地图是我的旅行指南,我在上面寻找目标线路和标志物;地图是我的旅行档案,100多张地图记录我去过的26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地级城市、名山大川;地图更是我安放心灵、寄托幻想的特殊物品——旅行后给记忆涂抹色彩,并继续进行没有终点的旅程;宅在家里的日子,也能让精神自由自在地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