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愤怒——这是一则不折不扣的谣言。本文细致转述,也是为了辟谣:北医三院没有李芊此人,南京法院没有这个判决,自然也没有列车救产妇之事。
一则谣言,危害有限;值得重视的是,谣言编造术的精细化、编剧化。影视剧编剧有个技巧,叫细节真实化。北医三院和南京雨花台法院,现实中真有;李芊医生,有名有姓,很具体;赔偿金额有整有零;医生也确实有执业范围限定,多点执业还正在推进。这便为辨别真伪增加了难度。
另一个技巧,是叙事逻辑化。以情理的可能性,装扮出事实的真实性。谣言有意混淆,迎合流行心理,运用庸俗情理编故事:导演必流氓成性、医生常草菅人命、球赛输赢赌球定……故事编出来,树下薄荫成了鬼灯如漆,正常社会反为颠倒世界。
怎么阻击这些编剧级谣言呢?再精巧的编造术,都经不起认真的推敲和核实。专业人士可以审视出其逻辑漏洞,媒体可以进行实地核查,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进行坚决打击,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但是,需要警惕的是,验证有滞后性。如何乍遇谣言而不被它所乘?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要练就一个理性的头脑和清明的眼睛。起码,别听风就是雨,顺手就转发。越是说到你心缝儿里的话,越要留个心眼儿。拿不准,别急着骂社会,或者急着按它的诱导做,先放一放,看它能否经得起舆论的求证,如何?(知庸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