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码不变
大境路253号,曾是蒋华云的家,家门口有个应急报修小木箱,每天晚上8时,蒋华云都会打开木箱,看看是否有报修便条。每到黄梅天,物业应急维修高峰期也就来了,急修的居民来不及投便条,直接揿响蒋华云家的门铃,不一会儿,“房屋医生”就“出诊”了。
当年在老南市,类似的小木箱,蒋华云一共挂出了四个。2001年,伴随城市旧改,大境路253号从黄浦区版图上消失,最后一个小木箱退出报修渠道。
但居民报修,却更方便了。蒋华云有过一个中文BP机,报修用;后来又有了手机,十多年里,手机从摩托罗拉换到苹果,号码却没变过,“不换号码,居民报修方便点,我心里踏实。”蒋华云说,更方便的是,全市的物业报修热线,还有更好记的市民热线12345,也都有了,房屋要“急诊”,不怕找不到“医生”。
研究“疑难杂症”
一位市民家住普陀桃浦,赶到黄浦来找“房屋医生”蒋华云,他说,3年了,家里客厅天花板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渗水,楼上居民很配合,把地板都翻开查了一遍,可还是没找到渗水原因。实在没办法了,听人说起蒋华云的大名,就赶来请“医生”。
蒋华云的职责范围原本在黄浦区,跨区服务,少,这样的“疑难杂症”,更少。可是,人家都苦恼3年了,找上门来,去还是不去?去!
那天是大晴天,蒋华云到了现场,一眼看见渗水户楼上对门人家晾了不少才洗的衣裳,他心里一动,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门——3年渗水的原因找到了——原来,洗衣人家的下水道不畅,积水顺着中空楼板一路蔓延,洗一次衣裳,楼下对门的客厅天花板就渗一次水。3个月后,再也不受渗水之苦的居民送来了鲜花锦旗。
练好过硬技术
1994年,30岁的蒋华云被授予建设部劳模称号,他推辞过,因为,荣誉意味着责任,一个“房屋医生”做了劳模,就必须成为能解决疑难杂症的行家,他怕担不起。
可前辈们都说:“上海需要很多个‘徐虎’,小蒋,你要争气!”
也是从那时候起,物业维修不再只局限于老城厢的石库门、老公房,越来越多的新建商品住宅小区投入使用,出现了不少物业维修新难题,报修单发到应急中心,疑难杂症就由蒋华云和同事们去解决。
一位居民家的水龙头总是漏水,龙头价值上千元,物业公司不敢修,就请蒋华云“出诊”。结果,罪魁祸首仅仅是一粒黄沙。蒋华云说,问题其实很小,他敢拆开那个昂贵的水龙头,只因为他了解所有常用水龙头的内部构造;他有机会了解,是因为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岗位要求,见多识广,自然艺高人胆大。
如今,已成“大拿”的蒋华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带教更多能揽“瓷器活儿”的“房屋医生”,让“房屋医生”成为年轻人乐意选择的职业,才是他最大的期盼。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