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足球人”到“基础足球人”,用徐弢的话说,希望给中国足球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
逆流而上
2010年,俱乐部开始在全国进行海选,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难以想象。几个教练去全国各地寻找苗子,苦口婆心给家长和孩子做工作。当时中国足球的名声非常差,市场上有一些打着留洋旗帜招生的俱乐部,最后都不了了之。因此,精英俱乐部也遇到了各种质疑,基层教练和家长都觉得这是忽悠人。
好不容易,从2000多个孩子中选拔出70人去香河基地集训。最后,21名孩子被送到了巴西。副总经理陈小东说,“虽然他们不是当时国内最顶尖的,但我们想,一定要先走这条留洋的路。见见世面,大胆去做,肯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有益。”
与20年前的健力宝模式不同。当时中国足协输送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少年,但只是相当于挪了个窝,在巴西吃中国饭。而现在的少年精英队,虽不是中国足协选派,但他们在巴西生活、学习、踢球,接受巴西的足球文化和理念。
渐入佳境
第一批孩子去巴西后,每隔半年必须回国办签证,非常不便。当时的巴西总统来到学校考察,听说了这个情况,特别下发了一个86号文件:对于国外未成年人来巴西学习足球的,可以在当地续签。“当时我们去驻华使馆办文件时,连使馆都不知道这个最新的文件。”陈小东笑着说。
今年年初,第一批留洋球员回国。归来前,不乏国内俱乐部相中这批94、95年龄段的球员。但为了避免当年健力宝球员回国解散之后多数球员被迅速同化的现象,精英集团决定继续保留球队的完整建制,参加中国足协举办的2014年全国足球乙级联赛、2014年中国足协杯赛。如今,男队第三批也在这里学习了半年,已有两人被博塔弗戈青少年队相中,成了当地的小明星。
上月,在精英集团的赞助下,14名女足队员也踏上了这片沃土。山西姑娘王亚青铆足了劲儿。“我们山西有家店,名叫‘国足臭豆腐’,生意格外好。我们特别生气,心想,说太多没用,一定要踢好球,证明给他们看!”
守望红土
陈小东曾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沉浮多年,曾经当过徐弢的领队,这是他第二次带队来巴西。
守望着这片红土,59岁的他,从未想过退休。三年来,老陈的头发从黑变白,现在,他索性剃了光头。“陈总在这里挺孤独的,他自己不承认,我准备给俱乐部的内部刊物,写个稿子。”女队领队丁丁说。
老陈喜欢穿布鞋,房间里布置得整整齐齐,“那都是以前当警察养成的习惯。”每天,老陈就在场地上督查训练,“毕竟是中巴结合,有很多理念需要磨合,我要及时向巴西教练反馈一些问题。”曾经上过越战战场的老陈,身上刻着军人的印记。他要求队员自己叠被子、洗衣服,晚上上交手机和电脑,“来到巴西,我就是这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不过,老陈的思想又很开明,他鼓励男孩女孩交往,“希望孩子们能在一个正常的社交环境中长大,不能因为在基地里训练而与世隔绝。”按老陈的话来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陈小东的梦想是什么?“我希望巴西这条路,能给中国青少年足球抛砖引玉。如果这条路能缩短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时间,那就是值得了。”
徐弢的梦想是什么?“即便这些孩子将来回国踢球,我也不认为是失败,毕竟经历不一样,眼界也会不一样,我相信他们未来的足球之路一定会更好。”
特派记者 陶邢莹 (本报里贝朗·普雷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