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制造业松绑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在发布会上透露,上海方面提出的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31条措施于6月28日获国务院批准,其中包括服务业、制造业领域各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这些开放措施则成为新版负面清单修订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进一步开放的措施不再限于服务业,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发力。戴海波解释,这将有利于自贸试验区抓住国际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发挥好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试验田”作用。
除了服务业,本次扩大开放中还包括14条制造业方面的措施,有人质疑,上海自贸区内是否还有足够空间供其发展?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表示,目前上海自贸区大概还有3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可供制造业发展。戴海波进一步补充,上海自贸区更适合高端制造业中的研发、设计中心和企业总部等。
改革经验逐步推广
上海市政府之前承诺,在今年四季度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之际,将推出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戴海波表示,有些改革经验已经提前推广了。如自贸区内的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从今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自贸区内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的试点,近期已在整个上海市推广。
他表示,改革经验的分批推广和集中推广,并不矛盾。上海自贸区挂牌半年的时候,初步提出了36条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立项,目前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制度创新成果要经过评估机构评估,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然后在一周年时推广。到时候可能是36条,也可能更多。”
本报记者 张钰芸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