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第一教育”微信(微信号:SHDYJY):1998年在上海名校办民校时期,孙校长是首批参与者,并成为了上海民办丽英小学的校长,当时您面临什么挑战?
孙幼丽校长:当时我正在崇明路小学担任副校长,分管艺术教育。当时听说能办民校,我就在考虑办民办学校以后,是不是能使我的艺术教育有所传承,因为在当时,艺术类教学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
上海第一教育:回到十几年前,孙校长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非常敏锐的眼光把握住了数字化、信息化这么一个发展趋势。您当时是怎样把握到现在的这一教育热点的?
孙幼丽校长:办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不一样,当时在办丽英小学的时候,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艺术教育传承下去。但同时,我也在考虑,民办学校要办成现代化的一流学校。怎么诠释现代化和一流?当时的二期课改、基础教育就明确提出来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育上采用信息化之后是不是可以更加现代?于是,我们学校的“智囊团”就决定来开发这一个特色。
上海第一教育:在丽英小学,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私人定制般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他们每个人也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小蓝”,您认为这样的改变有什么好处呢?
孙幼丽校长:我们最开始是从一个班级试点,然后到一个年级试点,然后到两个年级试点。现在我们是各个班级各个年级都运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我们的学习。我要求全体老师都去研究信息技术怎么样能够和教学更好地结合。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变强了。
上海第一教育:丽英小学的办学宗旨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怎么来理解呢?
孙幼丽校长:从教育来说,不管公办还是民办,都应该贯彻着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这是我们办学的宗旨,也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话。民办学校在这方面的要求可能更加高,因为民办都是作为家长选择的学校。因为正是社会的需求、家长的需求才会有民办学校的存在,所以民办院校就更加立足在服务上面。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