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黄洪基介绍,编制《生态文明与当代青年报告》,就是要唤起当代青年勇于承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任的责任心。调查发现,受访青年对于“目前人类正在滥用、破坏环境”表示“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比例各占45.0%和41.0%,表示“不太同意、很不同意”的各占2.0%和1.3%,表示“说不清”的占10.7%。即有近九成的青年认为,人类正在滥用、破坏自然环境。
在回答“过去一年,您周围的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时,有26.2%的青年回答“有所改善”,35.3%的青年回答“没有任何变化”,而回答“更加恶化”的青年占比最高,达到38.5%。可见,当代上海青年认为,目前对环境的破坏具有普遍性。
自然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引发了青年对生态安全、生态平衡及其对自身影响的高度关注和担忧。在回答“生态安全问题与当代青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时,认为“很有关系,十分密切”的占76.9%,认为“关系不大”的占19.6%,认为“没关系”的占3.5%。
在被问及“您是否担心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危机事件”时,有近七成左右青年对此问题曾有过思考,有三成左右青年(31.4%)表示“没想过”。超过半数的青年(53.9%)对“上海可能会出现新的生态危机事件”表示“担心”,而一成多青年(14.7%)对此表示“不担心”。可见,总体上青年对生态危机的警觉程度较高,忧患意识较强。
进一步的样本交互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与年龄段青年对生态危机问题的认识态度尚存在一定差异。“90后”青年相较于“70后”、“80后”青年而言,男性青年相较于女性青年而言,均表现出更为乐观的态度。经调查,在表示“担心”出现新的生态危机事件的青年群体中,主要的依据分别为:“环境污染严重”(77.5%)、“公众的环保与健康意识不够”(61.1%)、“人口过于密集”(55.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尚不健全”(39.1%)等。相反,对此表示“不担心”的青年,其原因则主要是基于“医疗技术发达,卫生设施先进”(46.0%)、“公众的环保与健康意识较强”(39.5%)、“政府防控措施及时有效”(39.0%)、“应急处理机制较为完善”(35.1%)等理由。这一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青年均能够在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前提下,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生态危机或情况变化,具有较高的敏锐度和警觉度。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