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徽州记忆
陈铭华
  陈铭华

  古徽州,又称新安、歙州,在当今人们的印象中,或淡忘,或陌生。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并出现原始文化。千百年来,尽管朝代变更,但相对稳定的地域,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徽州文化深深地扎根在这一片厚实的土壤之上。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实体象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中,从散布在青山绿水间的歙县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徽州区潜口民宅、罗东舒祠,黟县西递古建筑群、宏村古建筑群,屯溪区程氏三宅,休宁县进士第等传统建筑的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和装饰美化上来看,反映了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山水环抱,阴阳平衡,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和人居环境与山水意境相融合的审美取向。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派建筑中的精华部分,多属于浮雕、高浮雕,并采用透雕、圆雕、线刻与多种雕刻技法,雕饰图案精美。歙县许国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百鹿图”、“西湖风景”石雕,歙县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文化内涵深厚,造型语言纯熟,雕刻工艺精湛,体现了徽雕艺术的最高水平,为同时代其他地区建筑雕刻艺术所不及。

  “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特征,徽商在思想观念上就崇儒重儒,黟县古民居村落中有这样一副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它的儒商本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时期形成徽州商帮。明嘉靖以降至清嘉庆年间,徽商达到鼎盛时期,其足迹遍布海内外,其商业资本之巨、从商人数之多、经营行业之广、管理能力之强,为其他商帮无法匹敌,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的兴衰已成历史,但他们当年经营的茶叶仍然焕发着活力,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的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的制作工艺、字号和品牌得以传承。

  徽州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理学家朱熹、珠算发明家程大位、戏剧家汪道昆、新安医学开创者汪机、新安画派宗师渐江、红顶商人胡雪岩、哲学家戴震和经济学家王茂荫等等,他们是徽州文化的开创者、传承者。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人主要从宋代至清代期间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些文化内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又受到道家、释家思想的影响。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值得记忆与回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艺评论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0版:东方大律师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资讯
吊古战场文
打量鸡缸杯
到维也纳观赏《指环》
徽州记忆
书法
期待成长,却不嫌弃停留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徽州记忆 2014-07-28 2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