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输赢,对孩子并不重要
陈如江
  陈如江

  时下的选秀类或竞赛类节目中总少不了孩子的身影,这些孩子非同一般的技能,总令我赞叹不已。可每当他们面临晋级或是淘汰的判决时,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我紧张的并不是他们的去留,而是担心这些孩子是否能承受住被淘汰的打击。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因为江苏卫视《非常大脑》节目的一幕比赛场景让我一直难忘。在中国与意大利两国“非常大脑”的竞技中,有一场是中国12岁男孩李云龙对阵意大利12岁男孩安德烈。李云龙因过分紧张,误以为自己出错将要输掉比赛,情绪突然失控,在现场绝望地嚎啕大哭,面对主持人与嘉宾的再三安慰,始终无法平复心情,瘫软在座位上站不起来。而那个意大利男孩,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都表现得从容淡定,即便对手李云龙速度快他很多,仍然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在李云龙痛哭的时候,他也随之落泪。主持人问他是什么原因哭,安德烈回答:“我看到他哭泣,我心里很难过。”最后当宣布是李云龙获胜时,他没有任何失意的表情,还给李云龙送上大大的拥抱。

  这一场景令我揪心。面对输赢,中意两国孩子的表现竟然如此不同。或许,李云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我们确实很少能在节目中看到我们的孩子能够像安德烈那样如此坦然地面对输赢。他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获胜渴求,使得不少评委要淘汰某个孩子时,总是小心翼翼,先把好话说尽,再缓缓说出结果,生怕刺激到孩子那脆弱的心。

  我们的孩子赢得起,输不起,这显然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比赛就是冲着拿奖来的,而不是让孩子享受比赛的过程。在他们看来,获得名次、拿到奖项就能证明孩子的成功,手里就有了砝码。家长的功利性,不仅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也自然会给孩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不仅是家长,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也需要反思。我曾多年担任上海市小学生获奖作文的审读工作,我发现学生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输赢有关,要么是学习成绩争得第一,要么是运动会上夺得冠军,要么是才艺表演获得名次,成功了总是欣喜若狂,失败了则耿耿于怀,其中所透露出的“赢者为王败者寇”的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而我却从未看到学校在这方面给予学生有关的引导,相反在给班级争荣誉、给年级争荣誉、给学校争荣誉的名义下,不少学校和老师还往往在无形中强化学生这方面的意识。记得在看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时,我发现最不淡定的是坐在后台的老师。每当自己的学生被某个字难住时,他们比谁都急,恨不得冲上场去告诉学生答案。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不少学校对参赛学生进行封闭式强化训练,让学生背字典、记生僻字、记专业名词,甚至是方言。学校走极端,让学生魔鬼式强记硬背,比赛的出题者也只得加大难度,所以场上比拼的基本上是平时用不上的冷僻字,完全违背了办这个节目的初衷。有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参加比赛后,好像有了焦虑症,每天都在害怕被别人超越。但愿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就这么一个学生。

  我不反对孩子参加各类比赛,但是所有带着功利性的比赛都不利于孩子成长。输与赢总是暂时的,人生的失败才是常态。身心健康,自信快乐,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这才是对孩子最最重要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艺评论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0版:东方大律师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资讯
输赢,对孩子并不重要
“那时候,我们都是拼业务的”
微信在手
《时报》与黄家花园
今宵灯谜
喜糖那点事
与科技界前辈聊天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输赢,对孩子并不重要 2014-07-28 2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