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咬合力过大造成牙齿磨耗
咬得太用力,牙齿受不了。细心的话你会发现,美国职业棒球选手在打球时都喜欢嚼甘草或口香糖,因为咀嚼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让身体放松。选手们想利用咀嚼来放松,但实际上他们都咬得太重,牙齿彼此撞击的力道太大,这时候反而会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人变得焦躁、紧张、耗氧更快,最终使得选手在赛场上表现不佳。
理想的咀嚼方式应该是轻咬,口香糖放在嘴巴里面咬,但是不能咬穿。因此,吃东西不应该要有咬的劲道,有些人习惯咬东西要有咬劲,非常偏爱咬硬的食物,这些对身体健康而言都不是好的习惯。以简单的例子来说,两个拳头互击,没有两三下,手会马上感到疼痛。同理,牙齿也会受不了,牙齿咬合要多少力量,脸部的肌肉就要配合多少力量,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看面相的人可以一语道破人的个性,其实牙科医生不只会看面相,还可以更深入地从口腔状况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和健康方面的端倪。
长时间维持理想的咀嚼习惯,跟长时间保持好心情不生气是一样的。关键不在于不生气,而是让自己养成享受快乐气氛的习惯。咀嚼也是一样,长期培养自己在愉快的心情下细嚼慢咽,可以让自己获得生命的所有权,而不是都让自主神经系统过度代劳。
牙齿磨耗的人,肯定是“拼命三郎”。
牙齿咬合磨耗的状况发生之后,就会出现咬合高度丧失的问题,鼻子到下巴的距离会变短,下巴会往后缩,咽喉容易变得狭窄,间接影响了身体的血氧量。结果,氧气吸不进去,二氧化碳吐不出来,身体更加酸化,就更容易劳累。这类人的下巴骨和颧骨较尖,做事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非常拼命。然而,个人健康的问题,还是要从自己改变开始。你累了吗?试着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随时深呼吸,再喝口水,慢慢吞下,让自己的心情好好沉淀。
咬合力持续过大,牙齿逐渐挡不住咬合的力量,如果牙齿表面不够硬(口内pH高),牙齿咬合面就会被慢慢磨耗;如果牙齿够硬而磨动较慢,等于有股力量把牙齿推到骨头里,一有牙齿往齿槽骨内退,所有的牙齿就都会跟着往齿槽骨内退,脸部或舌头的肌肉只好反向挤压牙齿周围的骨骼,使得骨骼受挤压甚至隆起,这就叫做骨疣。严重过劳不仅会导致牙齿磨损、骨疣发生,有的病人甚至把骨头都咬变形了。
咬合力过大,造成牙齿磨耗与骨骼变形。
压力大或工作狂,容易夜夜磨牙。
夜间习惯磨牙的人的自主神经就像交通信号灯,二十四小时都在运作,即使到了休息日也一样拼了命工作,因为这已经变成惯性的生理机制。肌肉在磨牙跟咀嚼时一样,都受到自主神经控管,虽然大脑可以随时接手,但现在忙碌的人们恐怕都将这工作交给自主神经代管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自主神经系统代管时,大脑便可以休息;但也可能是大脑只顾着下指令,自主神经却像被疲劳轰炸一样忘我地拼命工作。即使大脑想休息,但自主神经已经被培养出随时将油门踩到底的工作方式,所以即使是假日在家休息,整个人还是很累。这成了一种很普遍的当代文明病。
产生磨牙症状的原因在心理层面上不外乎压力与过劳,生理层面不外乎口呼吸与上下牙齿紧咬的习惯,如果加上口内酸性偏高,牙齿就很容易磨损,逐渐丧失咬合高度,一旦咬合高度丧失,耳孔前的颞颌关节疼痛便会增加。然而到了这种程度,又该如何改正呢?一般病人的期望是降低夜间磨牙的音量,其次是希望保护牙齿不要再被磨耗。通常使用咬合板就可以轻易达到这两个目的,甚至对颞颌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可缓解70%多。此外,要随时注意身体姿势,避免弯腰驼背造成头颅位置改变,进而导致被迫过度紧咬,还要改正口呼吸与吞咽异常的坏习惯。
改掉磨牙习惯,是减轻全身症状的第一步。想要改掉磨牙的习惯,首先是维持正确的姿势和减轻咬力,可以借助咬合板或把咬合垫高,并将身体放轻松。
明起连载王蒙的《闷与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