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系统有漏洞
某知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抓住商机开展了预订机票业务,为了以更为便捷的服务吸引顾客,该电子商务公司在设计购票平台时,简化购票程序,信用卡支付程序也被简化,无须填写银行卡密码也无须用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进行动态密码确认,只用填写持卡人姓名、卡号、身份证号码,有效期以及信用卡背面号码后三位,就能完成支付。
今年3月,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接到银行方面的通知,不少银行卡用户反映银行卡在该网站支付平台上被盗刷。公司立即调阅了今年1月至3月支付异常的订单,发现共涉及92万余元的盗刷情况。很快,犯罪嫌疑人石川被抓获,案件被移送至虹口区检察院。
随着讯问的深入,一条不为人知的信用卡诈骗活动链条渐渐显现在检察官眼前。原来,在这起信用卡诈骗案件中,除石川外,还有“票主”与“料主”的参与。所谓“票主”,即机票代理商,他们为旅客提供代买机票服务,“料主”即违法销售银行卡信息的商家。
在接受机票代理业务时,机票代理商向乘机人收取机票费用、代理费用,并获取乘机人乘机信息,而后,机票代理商将乘机人信息发送给石川,石川登录被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平台购买机票。然而,支付机票的钱是来自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的银行卡。在进行银行卡支付时,石川填写的银行卡信息均是他从“料主”处买来的他人银行卡信息,这些信息中包含了用银行卡支付机票所需填写的所有信息,如持卡人姓名、卡号、身份证号码等等。机票搞定后,石川将购买成功信息反馈给票主,票主给予石川票价的65%作为回报。就这样石川成功地进行了“乾坤大挪移”,在不知不觉中,将他人信用卡中的钱挪进了机票代理商、信用卡信息销售者还有自己的腰包。
目前,石川已被批准逮捕。公安机关正在对机票代理商和信用卡信息销售者进行进一步的侦查。
制造伪卡盗取钱财
在虹口区检察院受理的另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李立自行设计软件收集已经被盗取的信用卡信息,而后制造伪卡偷偷盗取他人信用卡中的钱财。
李立是个90后,他在贴吧中发现有人在兜售银行卡信息。李立灵光一闪,准备把这些被盗的信用卡信息再盗取过来,而后制作伪卡到ATM机提取现金。于是,一直对软件编程感兴趣的李立开始盘算着设计一个收集被盗信用卡信息的软件。他设计完成了一个银行卡归属地查询工具软件并将它上传至网络服务器。该软件上传至互联网后获得了超高的点击率,很多制造伪卡的不法之徒纷纷下载这个软件。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他们使用软件查询时,输入的信息均会被反馈到李立电脑上。李立只需轻点鼠标,便获取了全国各地被盗取的银行卡信息。他买来写卡器,用收集来的银行卡信息制造伪卡,再在ATM机上用伪卡提取现金。去年12月,李立先后4次在ATM机上盗取了共计4万余元。
POS机中暗设机关
在将多起新型信用卡诈骗案件进行对比后,检察官发现虽然信用卡诈骗案件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其关键都在于银行卡信息被窃取。应该只为银行与银行卡持卡人所拥有的银行卡信息为何会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询问多名被害人后,检察官发现,这些被害人都有过在POS机上刷卡未成功的情况。
被害人陈琴的银行卡被人分3次盗刷12900元,据她回忆,去年12月初她在淘宝上购买奶粉,她选择了一家在做促销活动、优惠幅度较大的母婴用品店。准备付款时,店家告诉她这款奶粉仅支持在货到时用POS机刷卡支付。几天后,送货员将奶粉送到陈琴家中,陈琴拿出银行卡在POS机上刷卡付款,按下密码后,POS机竟没反应。送货员便说打电话回公司确认一下。几分钟后,送货员告诉陈琴付款已经成功。可是,几天后,陈琴又接到了店家的电话,店家告诉陈琴并没有支付成功,要求陈琴用支付宝再次支付。一个星期后,陈琴的银行卡就被他人盗刷了。
检察官发现,被害人所遇到出现问题的POS机中安装有银行卡信息复制器,这个复制器接触到银行卡磁条或是芯片时便可将银行卡信息、密码记录下来,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种机器窃取银行卡信息。(文中人均系化名)
通讯员 曹莹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