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破解“世纪悬案”
今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宇宙诞生之初的引力波事件,破解了这一关乎宇宙起源的“世纪悬案”,成为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不过,这还是一次间接证实引力波的存在,各国科学家仍在孜孜以求“亲眼所见”。一直以来,观测引力波被称为“宇宙中最大的徒劳无益之事”。根据广义相对论,高速运动且高加速度的物体及大质量天体运动、碰撞都会产生引力波,在连续时空扩散出去,犹如时空涟漪。地球上的物体质量相对太小,产生的引力波太弱;宇宙中大质量天体的运动、碰撞等产生极强的引力波,传到地球上,又变得非常微弱。所以,要在地球上探测引力波,必须借助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
激光干涉仪可以用于观测来自宇宙中的引力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王运永指出,作为引力波天文学研究的关键设备,激光干涉仪引力波探测器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数台大型干涉仪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国引力波直接观测是空白
“我国很多科研机构很早就开始引力波研究,但更多停留在基础研究领域,直接观测还是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告诉记者,受观测技术和条件限制,我国引力波研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参与过国外的引力波天文台建设,如果能联合起来自主创新,并将其列入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尽快启动,未来10到20年,我国的引力波天文台有望拔地而起。”
目前,全球最新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明年将在美国上线。这座最新建造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耗资近3亿美元,历时十年建设,在华盛顿州与路易斯安那州之间架设了两个引力波探测器,其原理使用了迈克耳逊干涉仪等,使用臂长达到4公里的装置架设反射镜,激光则在反射镜中来回发射,这样就会形成干涉条纹,如果引力波传播到地球上,就可以引起干涉条纹的位移。
“中国要建造类似规模的引力波天文台,需要克服众多工程上的难题。比如,要捕获量级长度的波动,必须整个大科学装置稳定性超群,还要隔离振动——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扰动,还有机械设备自身的震动。整个制造过程需要真空工艺、光学制造、精密加工、控制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将极大推动我国基础工业的技术发展,缩小我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源。”庄松林院士说。
【相关链接】
目前使用的探测引力波方法是激光干涉仪。在真空条件下,由两条长臂相互垂直结构组成,在长臂的两端悬挂一面镜子,镜面必须具有高反射率,将激光打入长臂中,让激光束在长臂之间的两面镜子间来回反射。然后,检测由于光程差引起的干涉条纹变化。
光程差的微小变化,就是因为引力波的影响作用,这个微小的变化只有一个质子的直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