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金秋,93岁老画家贺友直应上海文史馆之约,为举办传统礼仪的画展,创作了一幅大画《小小一碗面,浓浓邻里情》。《新民晚报》特以通页刊出,为着让从未走进过石库门的愚氓如我者流看得明白,画家又配了洋洋数千言的文字说明和结构示意图。至此,我也方弄明白,以前从书本上屡屡见到的住过不少作家、画家,产生了不少名作的亭子间,原来并非最狭隘的住处,而是“比阁楼略高,比前楼略低”,“多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住户。
贺友直说:“画什么呢?先要弄懂什么是礼仪?活了九十三年,其实天天与礼仪接触,但要用几句话说明白却不容易。礼仪普遍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交往中,我的住所是弄堂里的老房子,已在此住了近六十年,进出与人都会打招呼。”从邻里间的日常交往中,他“想到画生日下面条分送邻居人家以示共庆,情节内容都安排在一幢石库门中,画出石库门建筑的剖面,并分隔出客堂、前后楼、亭子间、灶披间、晒台、三层阁,各色人等安排其中,既显示礼仪,亦表明是在上海。”
成为画面中心的是在客堂,全家老小都来给作为寿星的老奶奶祝寿。
“我在这幅画里表现的是客堂间的‘阿娘’这天过生日,下长寿面以示庆贺,给整幢房子里的各家各户分面,人多的二到三碗,人少的一碗,弄堂里亲近要好的人家也一一分到。每碗一块排骨一只大虾,每逢我生日也依旧如此,保持传统礼仪。”
循着楼道看去,寿星的家眷们正在挨门挨户送去寿面,喷香的饭菜混合着浓浓的情意弥漫在整个楼宇之间,一位大姐端着两碗面跨出门去,那是送给弄堂里亲近要好的人家的。
礼,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会道德内容。剔除旧礼教中男尊女卑之类的糟粕,免去各种繁文缛节,礼,成为维系社会、家庭、亲友之间团结、和谐、亲善的纽带。
贺公下笔点石成金,他从日常生活平凡小事之中拈出“一碗面”这个素材,阐释的是情与理交融互动的大道理。
“礼别异,乐合同”,邻里之间无需分别高低贵贱之“异”,善邻之道,小至一家一户,大至国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画面上,全楼各家都在忙活自家的事,其民俗特点一如画家在《生活记趣》《走街穿巷忆旧事》之所记、所忆,充满着生活情趣,讲的是礼,动人的是情。不深奥,不说教,平平常常,但充满着温馨,洋溢着友善,沁人心脾,“浓浓邻里情”,精彩之处正是透过“礼”传达的“情”。
贺友直艺术,萃于一个“情”字,他用连环画讲故事,更是以情感人,打动观者心灵的乃是作者倾注于人物关系之中的情,就以贺友直代表作之一的《朝阳沟》来说,开头那床花被子,其间荡漾着多少感情的波澜啊。
银环离村回城,难舍难分,天地为之低昂,人有情,草木也生情。
银环归来,一头扎在栓保娘怀里喊声娘,又是何等感人!到后来,银环对二大娘说的那句话:“现在叫我离开朝阳沟,眼不掉泪,心要掉泪。”心不掉泪怎么画,贺友直举重若轻:小河边、银环给巧真扎小辫,她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群体之中了。
《朝阳沟》中众多人物之间,有亲情、有友情、乡情,也有邻里情。
许多细节是原著和戏剧中没有的,那是画家从生活深处采撷来的,是从画家内心深处迸跳出来的。
由此而产生令人过目不忘的阅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