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恶搞”有度
黄伟明
■ 罗汉公仔    
  ◆ 黄伟明

  如今看看网络,还真是“恶搞”成风,几乎什么事情都能被“恶搞”,很多人都把“恶搞”当成创意的代名词,在我看来,两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恶搞”一旦过头就不再是有创意的。“恶搞”其实恰恰反映出现代人对现实生活、传统历史等各方面的一种质疑,甚至有时候有些挑衅成分在,在艺术中也同样如此,比如杜尚老早就恶搞过蒙娜丽莎,而如今“恶搞”已经成为普通人都会玩的一种幽默和创意。

  就像讲述古代故事的电视剧,尤其是历史剧,诚然会有“戏说”成分,但如今真是被“恶搞”得看不见一点历史的原貌。且不说毫无根据瞎编乱造的剧情,古装戏应该对应设定朝代的服饰、建筑、用语、礼仪等细节几乎都是错漏百出,有些甚至只是披着古装外衣的时尚浪漫爱情片,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回想87版《红楼梦》当时虽然没有完美的化妆和服饰,但却靠着制作考究的剧本和演员们的用心演绎成就了不可超越的经典。且不说演员演技,就说构思故事当时就请了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

  如今,台北故宫的“恶搞”产品——“朕知道了”胶带和“坠马髻颈枕”也是展现了台湾人一贯的调侃风格,但却让人感觉是无伤大雅的,贴上“朕知道了”就仿佛也有大权在握的感觉,用着“坠马髻颈枕”还能随时体验一下汉唐美女的造型,搞笑之余,也记住了历史的一部分。这样的想法很有创意,因为这样的产品绝不会让你产生反感,在十足的娱乐性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的用心。相比之下,国内还有许许多多历史文化有的就在刻板的展示方式中被人忽视,有的却被糟糕的“创意”变得雷人,要做到“恶搞”有度,而不是“恶搞”有毒,还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老百姓能收获到什么。不要变成“戏说”有毒就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本期导读
创意让历史不再是“压箱底”
“恶搞”有度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恶搞”有度 2014-10-25 2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