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从“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所想到的
~~~从“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所想到的
~~~从“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所想到的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从“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所想到的
肖谷
■ 张充仁手模雕塑
  ◆肖谷

  张充仁,一位在中国美术史中还不十分响亮,甚至轮廓还不十分清晰的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和国际最负盛誉的现代中国雕塑家。

  这样的表述显得很怪,但这是张充仁既定的在美术史上的学术定位与公众,甚至在当下美术界对其了解程度不够、不深所形成的事实。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实”呢?

  这是对张充仁作为雕塑家、油画家、水彩画家和艺术教育家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与艺术史的关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张充仁作为文化人在横跨不同社会形态的交流、传播与创作内容多样性的丰富叠加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对张充仁作为艺术与教育家已有文化基因里的中国传统与西方宗教和艺术的融合表达方式,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解;对张充仁作为现代历史文脉中的一代名人,在有序的表述、有效的存档与有力的研究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梳理等四大因素有关。所以张充仁在公众、甚至在当下中国美术界的名声不十分响亮、轮廓不十分清晰是必然的。在许多人脑海里的认识不清晰和图像不显明看来也是自然的。 

  为此,上海油画雕塑院作为国家创作研究学术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为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尽心尽力。继去年成功推出“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及“夏葆元文献展(1968—1988)”之后,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又推出第三个以断代文献展的学术研究方式为基础的大型“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展示了我们的名誉院长——张充仁先生从1936年归国展与充仁画室诞生作为展览内容起点,直至1966年这三十年张充仁生命中最为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

  通过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和原始性文献,呈现研究成果的方式,还原其应有的历史面貌。在整理与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张充仁作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艺术传播使者展示的作品的质量、“桃李天下”的体量和艺术交流的容量。

  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使展览的文献研究成果体现在四张表上,分别是张充仁作品表、张充仁生平大事记、张充仁学生名录以及张充仁交友年表。这是第一次对张充仁艺术生平进行全方位梳理。在对张充仁的学术梳理中,有许多史料对今天是有所启发的。首先是感到他的艺术思想有相当的深度;艺术水准(雕塑、油画、水彩)有相当的高度;艺术教育有相当的成就;社会互动有相当的宽度。

  在对展览第一部分“时代章华-艺术”的整理与研究过程中,有一尊著名的歌颂了男女纯洁爱情和社会责任的作品“恋爱与责任”。其作品背景是在日伪时期沦为孤岛的上海,日本军国主义者实行奴化、黄色教育毒害青年。创作《恋爱与责任》,以期唤起青年的觉醒,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这正是张充仁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体现。张充仁说:一个人踏进社会就要负起责任。不能因为恋爱而抛弃自己的工作和义务。对此他还创作了油画《恻隐之心》、《满目疮痍》(又名《从废墟上建设起来》)等与时代有紧密关系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作品,起到了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的作用。

  在对展览的第二部分的“时代繁化-教育”的整理与研究过程中,一册1947年出版的《美术年鉴》让人惊讶的是在“师承记略”中记载的26个“同门录”(画室学生名单)中“充仁画室”学生最多,达170多人,其中还有一些聋哑学生。据研究考证他的学生费声福、余克明、黄素缦为他的雕塑作品《恋爱与责任》做过模特儿。“充仁画室”经历了从1936年到1966年这三十年历史。

  事实上,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他还在“之江大学”担任教授,再之后又为“上海美专”任教。展览中的张充仁学生名录共记录428名。第一个是名扬海外的古画收藏鉴定家王季迁,而排于名单末尾的名字则是陈逸飞。其中既有在艺术圈声名赫赫的水彩画家哈定、摄影家简庆富等,连著名电影演员陈述也是他的学生。可惜,缺乏他在“之江大学”任教的学生资料,不然其学生名单会更长更长。 

  在对展览的第三部分的“时代词话-交友”的整理与研究过程中,让人感到张充仁的交友十分广泛,从文艺界、民国政要、摄影出版界、建筑界、医药界、宗教界、企业界等。可以说他的人际交往也几乎可以构画出一部别样上海近代史。其中有一幅1946年“黄山艺苑”张充仁与郑午昌、张大千、吴湖帆、许士祺、汪亚尘和颜文樑的合影让我们感慨良多。照片上留过洋的张充仁、许士祺、汪亚尘和颜文樑都是西装领带,而郑午昌、张大千、吴湖帆三人因立足传统的研究与发展,所以着装上也是一色的中式长衫。从这幅作品上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艺术的“融合与坚守”在近七十年前已有良好的互动与体现。

  “以情求真”是张充仁的艺术特色。他认为:“所谓艺术,就是外表美而动人的,内容真实的,同时裨益于人群的”、“要内容真实,必须作者本人具有高洁的人格,真诚的心地,光明磊落;毫无成见,不为逸欲所蔽,以冷静的眼光,作忠实的描写,天才的润泽,这样底艺术品,方足为时代的先导,文化底光芒,历史底佐证。”

  “张充仁文献展(1936—1966)”的展示,同时也揭开了2015年“上海油画雕塑院建院50周年”系列展的序幕。

  (作者系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务副院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
广告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014-10-25 2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