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证照通过审批
昨晚9点,记者来到共和新路、共康路路口的“夜食尚”夜市。和一个月前相比,人气似乎并没有明显提高。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夜市的旺季是夏季,随着现在天气转凉,人气降温也在预料之中。
两层楼面的店铺已经全部开张,所有摊位的设备已经调试完毕,许多店家在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营业执照。一位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所有的店铺都已经通过了证照的审批,部分已经拿到了证照,而其他的也将陆续“领证”。折腾了大半年,彭浦夜市美食正规化转型终于变成了现实。
“政府部门和绿地集团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原本需要2个月才能审批的证照,用了1个月就完成了。”店主邓先生告诉记者,他希望能把这家小店好好经营好,争取以后还能开分店。
忧 缺失市井味道
身份问题的解决让店主们心头一块大石头落地,但店主告诉记者,现在“夜食尚”的知晓率还不高,人气依然有待提高,除了门口的几家店铺生意还可以,其他的店铺生意就很一般,特别是二楼的一些店铺,最差的时候一晚上只能赚几十块钱。
生意不佳的原因,除了知晓率不高之外,最重要的是顾客们还没有习惯转入正规商场的马路美食。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曾经有顾客对他说,以前吃马路小摊主要是吃氛围,味道过得去就可以了,但现在突然“高大上”了,有些不太习惯。这位店主告诉记者,市井味道缺失是他最担心的事情,也是无力改变的现实,只能期望客人逐渐接受。
随着夜食尚夜市知名度提高,不少路边摊也借着彭浦夜市的名声来到这里,在深夜11时后开始摆摊,和正规店铺抢生意。“这对我们明显不公平,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才搬到这里,结果生意还不如路边摆摊的,如果一直这样亏下去,还不如回马路‘打游击’。”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希望管理部门加强对周边非法设摊的整治力度,也希望商场管理部门能策划一些专题活动,提升夜市的整体人气,帮助他们度过目前的瓶颈时期。
本报记者 李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