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已是十点多钟,窗外下着小雨,本来不想出门,可一想起约了朋友吃饭,冒雨开车来到约会地点:一家云南菜馆。云南菜馆开在二楼,车位紧张,得来得早才有。停好车听到女服务员高声招呼:“请上二楼!”她的手有些油腻,友好地按了一下我的背。裙子很新,我有点不悦。电梯里也同样油腻,想必这家店的生意可以。
二楼设计得很荒野,到处都是牛头、鹿角,木梁木柱,让人误以为闯入一家自然博物馆。服务员穿着有些拘谨的民族服,暗红衣,暗红色小帽,围裙是深蓝色的,很漂亮,真想弄一件回去穿。
我的朋友们坐进了深凹进去的一个小雅间,看着我拿着手机东张西望的样子,他们一起向我招手,呵呵笑个不停。朋友有四人,连我五个,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高声叫来服务员点菜。手机放在桌上,任它响个不停,就是不接。
我那位诗人朋友看了眼菜单,立刻用朗诵般的嗓音说道:“鲜花饼!”席间没有人吃过鲜花饼,都以为是一种名字叫得好听,其实徒有虚名的小点心,并没在意,继续高谈阔论地聊文学。不一会儿,红衣服务员手托一个鲜绿的盘子急急而来,放在桌上后细细叮咛:“这就是鲜花饼,必须趁热吃!”
我们像得到了上级命令似的,立刻停止聊天,齐唰唰地伸手向那翠绿的盘子,一人一个抓在手里,我以为诗人要吟诗,谁知他动作比谁都麻利,一口下去,满嘴流香,惊得他说不出话来。
“真的是鲜花做的!”半天他才说。其他人也开始尝试。我咬了一大口,感觉舌头被鲜花咬住了似的,又粘,又烫,又甜,又香。鲜花饼应该是以食用玫瑰花为主,包在酥皮里面做馅,烘烤时香味被激发出来,浓香四溢,宛若坠入花海。难怪要趁热吃。
这鲜花饼里还有冰糖、黑芝麻、花生,都是寻常馅料,但跟玫瑰花混合在一起,就显得与众不同。据说云南鲜花饼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清代,那时的人们就热衷于这种奇妙的美食。
鲜花饼属于食过不忘的点心。一日,跟几个朋友在外面喝下午茶,忽然想起鲜花饼来,叫来店家一问,果然有,上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赝品:毫无味道的白色塑料盘子里,爬着几块硬邦邦的家伙,拿来一咬,哪有什么玫瑰花香?失望之余,只有丢弃。深秋又至,手头的剧本还没写完,要去哪里再吃一次鲜花饼,再次体验玫瑰入口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