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送乡人》是一部西部题材的电影,讲述这样的故事:19世纪中叶,一男一女驾着马车,历时一个多月,穿越内布拉斯加荒原地带,跨过密苏里河,护送三个有精神疾病的妇女到爱荷华接受照顾和疗养。它的有趣之处在于,起先由女主角引领故事发展,而后,在电影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女主角突然自杀死去,男主角成了叙事中心。在我有限的观影体验中,很少遇到这样构筑的电影。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毫无疑问,此片拥有西部片的某些特质:一望无垠的荒野、悬挂天际的落日、恶劣恐怖的天气、吱吱作响的马车、跃马持枪的格斗、印第安人的骚扰……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不能说是纯粹的西部片。这倒不是因为本片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女性为叙述重点——在西部片历史中,女性主角确实屈指可数,真正的原因在于,电影并不着重刻画西部牛仔,并不刻意描述抢劫、追逐、枪战、拯救、复仇、惩罚、非法行径、法的重建、荒野和文明冲突等等方面的内容,它就是一段旅程,一段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在此旅程和过程中,男女主角的心路历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部含有西部片特质的公路片。公路片有一个从A到B的线性时间,它通常都有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送乡人》完全符合这样的特点。
此片导演汤米·李·琼斯,他还饰演了男主角布里格斯。他对电影的评价是“简约”,他说:“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简约,它并没有过多的画面细节,内布拉斯加的平原和草地,还有北部地区和西部,这就是组织画面或者电影场景的关键。其风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条线组成的,地面没有崎岖,通常是一条直线,开阔的平原,这创造了一种富于情感的氛围。”不仅画面简约,就是故事也简约,人物关系也简约:一个女人雇了一个被她所救的男人,共同去完成有点艰险的任务,仅此而已。不过,电影在叙事上的分割,即男女主角在叙事主体上的位移——从前多半女性主角为主,转移到后小半男性主角为主,让观影者产生了“繁复”的观影效果。这是“简约”中的“繁复”。
很难不被电影中的自然风景所迷恋:旷野、沙尘、风雪、大树、河流、木屋、篝火……但随之而来的是疯女人、疾病、恐惧、孤独、隔阂、黑暗、死亡……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导演颂扬的是一种爱和勇敢的精神。扮演女主角卡迪的是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延续她在《百元美元宝贝》女汉子形象,在本片中她依然是一个强势的人,被布里格斯称为“专横的老处女”。在《送乡人》中,总会看到一种对比。这个脸形线条硬朗、轮廓分明、紧蹙眉峰、眼光犀利的刚强女人,既有娴熟的枪法,自告奋勇地护送女病人,以保护弱者为己任,内心又极度柔顺,渴望拥有土地、牲畜、工具,向往琐碎日常生活,期待爱和婚姻,当这一切不能实现,转而又变得失望、无助、弱小,以致了断了生命。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女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她的搭档布里格斯,他肯定是一个无赖,因抢劫被人吊在树上那副哭哭啼啼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个孬种。但他面对波尼人的侵犯,显出智慧;面对劫走女病人的歹徒,显出勇猛。他有着私欲,为抵御寒冷,会剥去葬在荒原里尸体身上的毛皮,当女主角死后,他一度想抛下女病人离去。但事实上,他天性中还有良知,还懂得承诺,还知道守信用,最重要的是,和女主角短暂的相守,让他知道她是“一个勇敢的女子”,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就像他为她镌刻的木碑“上帝爱她,带她一起回家”一样,牢牢地镌刻在他往后浪迹天涯的日子里,也牢牢地镌刻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