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板块、39个业务口、139个一级岗位,也是北京主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志愿服务领域最广、岗位种类最多的一次。APEC志愿者们,正用温暖与实干迎接四方来客,绽放中国青年风采。
机场组:24小时不间断待命
“请问您是参加APEC会议的吗?”昨天下午1时,首都机场T2航站楼,面对在咨询台前驻足的旅客,张丛丛起身询问。
身着蓝白志愿者服的机场组成员,负责抵离迎送、交通咨询、跟车服务,他们是APEC会议期间首批到岗的志愿者,也是服务时间最长的岗位——从11月1日至13日,每天“早中晚夜”24小时轮流值班待命。
这几天,T2抵离迎送组已经接待过来自秘鲁、俄罗斯、韩国、新西兰的多位嘉宾,张丛丛难掩兴奋,“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还在读中学,没有机会担任志愿者,一直期待能为国际友人服务。”
机场组的221名志愿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5所高校,大多是“90后”,有些甚至是“95后”,善于将奇思妙想与志愿服务巧妙结合,例如同组的黄诗晴,就将工作流程绘成漫画。
根据已知信息,预计7日将迎嘉宾抵京高峰,“站好APEC志愿服务的第一班岗,绽放第一张笑脸,成为第一道风景!”
讲解组:踩着高跟鞋“品味北京”
从3D打印模型、甲型H1N1疫苗,到旗袍的盘扣、古典的艺术品,由于负责的展区跨度较大,清华大学英语专业的李林烨笑称自己的工作“信息量很大”。她担任国家会议中心工商界活动展览展示组的现场讲解员,用英文向外宾讲解“品味北京”主题的企业展览。
“真是一项挑战!例如介绍机器人时,得知道‘两轮差速驱动’如何实现,还要学会向来宾操作演示。”李林烨坦言,为熟悉展区布局和展品细节,她和伙伴们反复摸索,才逐渐琢磨出一套“专属秘诀”。
今天正式上岗,但讲解组的志愿者们从10月底即接受培训,踩着高跟鞋一遍遍走岗、定点,练习着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学习用亲切平和的语言诉说展览品背后的故事。“要将雕漆、景泰蓝、玛瑙、和田玉分清并不困难,但想把每一件珍品代表的福、禄、寿、禧的文化讲清楚却不容易。”
未来一周,服务难免辛苦,但李林烨却满怀期待,“志愿者服务就是对自己的激励,我们代表着中国青年一代的形象,希望能够以优雅、大气、礼仪、诚信迎接四海宾朋!”
礼品组:制发11000余份纪念品
与机场迎送、展览讲解不同,负责礼品制发和搬运的周大力无疑是居身“幕后”。虽然不能亲临现场服务嘉宾,但他们的工作点滴,同样汇成保障APEC会议顺利举行的青春力量。
“一个礼品包,涵盖纪念画册、京剧笔筒、工作本、宣传手册、APEC徽章等。”提起每天经手的纪念品,周大力已经熟稔于心。隶属于注册部门,他与礼品组的60余名志愿者在11月2日就开始上岗,在会议期间总共需要完成11000余份礼品的打包与配送。
从早晨7时30分至晚上6时,礼品组的工作强度不小。看似没有技术含量,要确保“零差错”却实属不易,志愿者们动足脑筋。“一份小礼品,代表的是大国形象。”
特派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