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锲而不舍 全球寻踪 上海警方揭秘“猎狐”行动——~~~
锲而不舍 全球寻踪 上海警方揭秘“猎狐”行动——~~~
锲而不舍 全球寻踪 上海警方揭秘“猎狐”行动——~~~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锲而不舍 全球寻踪 上海警方揭秘“猎狐”行动——
逃过FBI,没逃过中国“猎手”
潘高峰
■ 一名外逃犯罪嫌疑人被押回国内 本版图片由上海市公安局提供
■ 上海抓捕小组与国际刑警组织官员协作办案
■ 犯罪嫌疑人被戴上手铐
  本报记者 潘高峰

  今年8月18日,一个听起来很“吉利”的日子,也是金云44岁的生日。这一天,他乘坐飞机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温哥华回国。当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他意外地发现,等待他的不是一场筹备已久的生日宴,而是上海经侦民警冰冷的手铐。

  金云并不是境外追逃“猎狐2014”行动中,上海警方抓获的潜逃时间最长的逃犯。对于警方来说,一个个潜踪境外的逃犯,就像一只只“狐狸”,狡诈多智。他们改头换面,“洗白”身份,瞒天过海,却始终无法摆脱“猎手”经年累月的搜索和追猎。

  今年7月22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动员国家力量和外交资源,借助国际警务合作,开展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的专项行动——“猎狐2014”。行动开展百日,中国警方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劝返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其中,缉捕104名,劝返76名,涉案金额千万以上的44名,缉捕数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

  这其中,上海警方战果卓著。记者昨天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猎狐”追逃小组已经从14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和劝返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22名,列全国第三。

  隐姓埋名 数度“失联”

  17年后印尼落网

  张宏涉嫌金融凭证诈骗案发生的日子,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尚未成立。

  1997年的8月1日,在本市某银行的溧阳路营业所内,张宏冒充银行经理,伙同他人以“手拉手”存款短期内即可支付高额息差为名,用一张伪造的“企业存款证实书”将本市一家事业单位一张面额1000万元人民币银行本票骗走,并通过转账提现。

  8月13日是约定的支付息差日,但存款单位却未能如期收到高额息差,银行也否认收到上述存款。一起千万元大案,在震惊中爆发开来。警方接报后,立即开始追捕张宏查控资金,并沿着他逃亡的轨迹:南京、重庆、成都、广州、北海,一路紧追不舍。1997年10月4日,由于信息的滞后性,张宏从海口机场出境,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开始了他长达17年的境外逃亡生活。

  警方没有因为张宏逃亡境外而放弃侦查。经过大量工作,专案组从资金掮客手中追回了部分损失,同时通过关系人与逃亡境外的张宏取得联系,规劝其回国投案。然而,1998年发生在印尼的“排华事件”却让案件侦查陷入了停顿,侦查员得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张宏已经离开印尼首都雅加达,生死不明。

  在很多人眼中,张宏已经“死”了,但上海警方的搜寻却始终没有停息。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2011年,警方再次联系上了印尼雅加达的关系人,从他口中获悉:数年前与张宏有过联系,他已经取得印尼身份,在巴厘岛从事导游工作。

  上海警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布“红色通告”,通缉犯罪嫌疑人张宏。

  2013年5月,国际刑警组织印尼国家中心局传来好消息:一名相似年龄和长相的华人男子因为身份问题,正在接受印尼巴厘省移民局的审查,希望中国警方进一步提供指纹、DNA等信息。当中国警方按照印尼方要求,将犯罪嫌疑人张宏信息搜集完毕,派员赶赴印尼时才得知:数周前,张宏乘看守人员不备,逃离了移民机关监管场所,再一次下落不明。 

  今年7月“猎狐”行动的开展,让上海警方看到了主动赴境外开展抓捕工作的可行性。经过艰难工作,专案组掌握了张宏在印尼的新身份和数月前的落脚点信息,迅速成立了一支由案件新老承办员组成的抓捕小组。

  8月26日,经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市政府外事办批准,在公安部经侦局的支持下,抓捕小组一行4人飞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这次跨境缉捕工作充满了挑战性,国际警务合作需要依托大使馆,国内看似平常的抓捕工作也属于外交事务,涉及部门众多、手续繁杂。在此过程中,我国驻印尼大使馆克服了人手少、没有专门的警务联络官等困难,武官处负责人亲自协调大使馆领保处、驻登巴萨领馆、印尼警察局、移民局等多部门,并主动联系民间侨领帮助开展对张宏的追查、抓捕及遣返工作。

  9月1日晚11时许,在巴厘岛地方警察局的配合下,抓捕组在巴厘岛登巴萨一家旅行社内将正在开会的张宏抓获,终结了他17年的逃亡生涯。

  高管受贿 漂白身份

  44岁生日被抓

  上海人金云,1970年出生,人生起步可谓一路坦途:初中在大同中学就读,高中进了复旦附中,大学读的是上海交大。毕业之后,他进入跨国企业奥的斯电梯公司工作。1996年,26岁的金云已经是公司销售主管。

  年少有成,独当一面,却成了他逃亡生涯的肇始。一家商城需要订购电梯,但按照当时的规定,进口电梯需要通过进出口公司签订协议。商城委托一家进出口公司操作,这家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觉得做代理拿佣金赚的太少,便上门拜托金云,制作了一套阴阳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编号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金额。交付商城的合同,标明商城需支付购置电梯款150多万美金,而给奥的斯公司的合同上则标明出售价格为140多万美金,两者之间的差价16万美金进入了私人腰包。为表感谢,这位负责人给了金云2万美金“好处费”,在当时折合人民币近20万人民币。

  因为业绩出色,在那一年金云被选派去马尼拉攻读MBA,公司承担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他最终收下了这2万美金,并带去了马尼拉。但实际上他一直没有用这笔钱,学成以后他返回公司成为高管,又把钱带了回来,存在银行里。

  2000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公安分局接到线索,对这起交易中的犯罪行为立案调查。警方传唤金云,他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退还了2万美金,获得了取保候审。11月30日,静安区检察院决定对金云实施逮捕。但却发现他已经去了美国。

  静安警方随后向公司通报了案情,公司在美国约谈金云,但他马上辞职。侦查员又反复联系金云的父母,希望他能回国自首。金云一度还从美国打回电话,表达了投案自首的愿望,但最终还是没回来。

  失去了工作签证,金云在美国申请攻读了又一个硕士学位。2004年,受加拿大朋友的邀请,他带着妻子前往加拿大工作,并于2007年获得了加拿大绿卡。新的护照“漂白”了金云,他拥有了新的身份。

  但金云在加拿大的生活并不顺,从为他人打工到自己做点进出口的小生意,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金云此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大的10岁,老二7岁,老三4岁。其中老二身体很差,一直需要有人照顾,他和太太必须轮班,更加无法找到正常工作。

  拿到加拿大护照以后,金云曾经多次利用暑期带着孩子回来看父母,一来二往,他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他没有想到的是,经过14年的坚持,今年年初,静安警方已经最终掌握了他“漂白”后的身份和他此前数次回国的信息。

  2014年8月17日,金云在加拿大温哥华登机,静安警方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消息。8月18日下午4时35分,东航MU582缓缓地降落在浦东机场,上海警方已经准备就绪。飞机降落后,边检人员上机确认了他的身份,然后将他带下飞机。这一天,是他44岁生日。

  骗取身份 “天衣无缝”

  送子回国终被擒

  在美国娶妻生子,加入美籍。借此机会,姜山把自己除了生日外的所有的身份信息全都抹去。面对FBI的盘问,他侃侃而谈、涉险过关。这让他很得意:谁还会将他与一个巨额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联系起来?

  2006年起,姜山采用伪造货运提单等手法行骗牟利,造成多家厂商损失累计超过3600万元。2008年2月20日,接到报案的上海经侦警方开始调查。但此时,姜山早已谋划好一切,于2007年11月5日潜逃去了美国。

  警方围绕姜山户籍所在地、亲属关系人等细节,在国内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奔走调查。在姜山户籍所在地辽宁锦州,侦查员找到了他的户籍落户地址,发现只是大学时代的挂靠地址。实地联系姜山原籍地上蔡县派出所,也没发现姜山父母等直系亲属的资料。翻阅姜山和厂商签订的合同,侦查员发现了姜山妻子的线索,但找到她后却被告知,姜山2007年出逃美国前,已与她离婚,双方之后再无联系。

  所有线索指向了死胡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专案组将姜山的相关犯罪线索通过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出协查请求,希望通过国际协作的司法资源和渠道探寻姜山在美下落。

  协查如石沉大海,FBI始终没有回复。谁也没有想到,3年之后一个平常的下午,一封跨越大洋的回函,令专案组沸腾。美国FBI终于有了回音——姜山在逃往美国后,与韩裔美国籍女子Sarah相识并结婚,生有一子,婚后姜某已于2011年取得美国国籍。

  姜山在接受FBI调查过程中,对他所有的犯罪事实均矢口否认,FBI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对姜山采取任何限制措施,也不能提供他现在的身份信息。但这却给了侦查员极大的启发。

  这些年专案组一直没有停止调查,他们了解到,姜山出国前曾与前妻育有一子。2013年,姜山儿子离沪去了美国,之后一直没有回国入境信息。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姜山儿子通过父亲的美籍身份,也获得了美籍,回国时持的是美国护照。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姜山的儿子果然已经回国,在上海一所小学读书。这一发现,意味着姜山与国内还有着密切联系,可能多次入境。通过出生年月和美籍华人这两个关键词,经过连续一周不分昼夜的身份信息比对,侦查员在海量入境旅客信息中发现与姜山姓氏、长相均相同的美籍人员“JIANG JASON”,潜逃7年的姜山终于现形。

  姜山的出入境记录表明,他每年入境中国的次数非常频繁,基本保持了一个月出入一次的规律。侦查员们意识到,姜山被绳之以法的日子不远了。今年8月9日下午2时,姜山乘坐的航班在浦东国际机场降落,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很快成为“猎人”们捕获的又一只“狐狸”。

  (文中犯罪嫌疑人为化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军界瞭望
   第B08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9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逃过FBI,没逃过中国“猎手”
上海百日“猎狐”22人 策应中央反腐大局
一听警官说上海话就知道完结了
新民晚报焦点A04逃过FBI,没逃过中国“猎手” 2014-11-06 2 2014年11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