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藏于床下、藏于柜中,甚至用整间房来藏,这样的官场“闹剧”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但每次都令人瞠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贪官心态?又有着怎样的制度缺陷?
哪儿的钱都敢要
企业落户北戴河,要通水,得掏钱;给的钱少,立马断水,企业就得关停——马超群就凭着这样“黑社会”式的手法,在当地“无法无天”。
马超群,当地人称“马矬子”。作为北戴河供水总公司的总经理,他不仅负责北戴河区、南戴河旅游度假区和北戴河新区的日常供水,还负责暑期中央领导、中外游客的安全供水工作。
不管是民资兴办的企业、酒店,还是在北戴河的一些中直部门,只要是通水管,马超群都敢伸手要钱。“谁的钱他都要收,哪儿的钱都敢要。”一位熟悉马超群的当地干部反映,“不给钱就不通水,给钱少了就给你断水。”
北京的某家企业要在北戴河办餐饮酒店,当酒店开始要接水时,马超群就“狮子大开口”,直接索贿要300万元,随后又涨到500万元。企业在无奈之下,将其索贿过程录音,随后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正是这一案件,导致这只“水老虎”浮出水面,多年来的敛财黑幕也被揭开。
最头疼钱藏哪儿
“把钱藏在哪儿”?这是许多贪官硕鼠们最头疼的问题。
据称,马家的床底、家具里全是一捆一捆的现金、一包一包的金条。而近年来,像马超群这样把大量的现金藏匿在家中的贪官并不少见。
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因1.3亿元的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死缓。在庭审中,马俊飞表示在位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把钱藏在哪儿最安全?”为此,他先后在北京、呼和浩特买了两套房产,专门用来藏钱,成为名符其实的“藏金阁”。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出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现金金额最大的案件。为清点这些现金,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4台。
南京市栖霞区原区长助理潘玉梅因贪腐被抓时,工作人员从其家中搜出现金53万美元,170余万元人民币,净重“26公斤”。
巨贪令人震惊,“蝇贪”也不示弱。河南省五头镇一民政所所长住处搜出200多本存折。该所长依靠这些存折和伪造的领款凭证,非法套取群众的危房改造补助金。
官员财产待“见光”
官员家中“藏金阁”频现,折射出当前官员财产尚未“阳光化”的现实。近年来,我国多地进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试点,但许多规定并未摆脱缺乏公示和监督的弊端。往往是上面发个表填一下,然后在内部网上公示一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填写符合标准的收入,互相默认。公众缺乏了解官员申报情况的途径,监督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发现问题。
推进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进一步逼窄官员贪腐空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建议,加强对申报情况的抽查,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
还有专家建议,在《刑法》中增设不如实申报财产罪,让违反申报规定的官员除了承担党纪处分外,还要接受刑事处罚。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