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申城社区
     
本版列表新闻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杨社区桂杨园81号成立互助组
45个老人亲如一个大家庭
方乐
  酒酿带鱼、宁波烤菜、鱼香肉丝、拌沙拉……一盘盘小菜摆上长桌,居民们拿着餐盘上前自选心仪的菜肴。这场自助盛宴是桂杨园81号互助楼组举办的端午聚会,居民们都拿出了各家的拿手菜,还特地请来楼里几位耄耋老人来品尝,小区茶室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在桂杨园81号互助组的带动下,邻里之间亲如一家。

  “年轻人”与老年人结对

  如今回首,互助组已经有12年历史了,从最初的十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45人,覆盖整栋大楼一半的住户,还吸引了隔壁楼的居民加入。小组创始人、时任81号党小组长的施云霞阿姨现已年过八旬,“以前都是我们照顾别人,现在轮到他们‘年轻人’来照顾我们了。”互助小组的成员都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在施阿姨看来,小组中那些才退休的新会员还算是“年轻人”。

  老人独居或者子女白天不在家,一旦遇上点事,谁来照应呢?最靠谱的就是邻居。2002年,楼里的顾阿姨中风了,需要拄拐杖出门,70多岁的邻居姜阿姨主动陪着她出门看病、去银行取钱;独自在家的江阿姨高血压病犯了,打电话找施阿姨帮忙,施阿姨陪着她上医院,直到半夜才回家……老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例子越来越多,于是,有人建议,不如楼里的老人们一起成立一支互助组,方便互相照应。大家一拍即合,互助组就这样成立了,“年纪小的”与年纪大的结对,隔三差五上门问问情况。如今组员也多了,并分出5个分组,还有组员精心制作了《邻里互助手册》,把所有组员和其子女的联系方式、老人患有什么慢性病、该吃什么药,统统记在本子上,人手一册,方便应急使用。

  “我看到新闻说,有的独居老人在家里去世几天都没人知道,直到遗体发臭才被发现。这种事情在我们楼里是绝不可能发生的”,施阿姨说,“如果楼里哪位老人一天不露面,我们就要牵挂他了。”就比如组员奥阿姨,一旦天气晴好总会把衣服晾出窗外,一到下午4点就会收衣服。偶尔一天,有人提醒家住奥阿姨隔壁的施阿姨,“时间已经过了4点半,怎么奥阿姨家的衣服还晾着?”施阿姨去敲门也不应,打电话也没人接,她心里有些不放心,心想奥阿姨年纪也大了,万一有点闪失……情急之下,施阿姨一边打电话通知老人的女儿,一边在小区里四处寻找,才发现原来是奥阿姨在楼下跟人聊天忘了时间,虚惊一场。

  交“会费”共建互助基金

  互助组成立后,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组员之中,谁生病了,谁住院了,大家会买了水果补品来探望。于是,有人提议,不如大家出钱成立一笔基金,以后探病的花销从其中抽取。这项建议被采纳了,并决定由楼组长薛秀芳阿姨来保管。

  “她恨不得把一分钱掰开来变成两分用”,这是大家对薛阿姨的评价。她退休前从事财务工作,所以也把严谨的作风倾注到这笔基金中来,每一笔钱的进出都在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报销经费需要出示发票,没发票时就需出具两名当事人签字的“白条”,这一张张凭证都被薛阿姨贴在小账本里。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就是收“会费”的日子。起初,只是每人付5元。十多年来,随着成员的增加,“会费”提到了30元,但有的组员一交就是200元,还特别叮嘱薛阿姨不要声张,就这样基金已经攒下了几千元钱。每到年末,81号的邻里们还会一起吃年夜饭,组员的饭钱可以由基金出资,家属参加的话再做贴补,满满三桌街坊邻里说说笑笑,在寒冬腊月里,肚子里、心里都是暖暖的。

  其他楼组纷纷来取经

  互助组几乎是一支“娘子军”,而张顺福则是其中少有的“绿叶”,大家都亲切地叫他“阿福”,也有人形容他是娘子军中的“洪常青”。阿福叔才退休没几年,算是互助组中的“年轻人”,也是组里的活跃分子。

  阿福叔与几位“年轻”组员经常带头组织活动,甚至还叫上施阿姨、薛阿姨等一众阿婆一起去KTV唱卡拉OK,活力不输青年人。81号的娱乐活动之多,让其他楼的居民也很是艳羡,单单今年已组织了多次数十人规模的旅游活动,包了大巴去长兴、安吉玩上几天。

  桂杨园居民区党总支书柴菊梅告诉记者,81号的邻里关系好,需要调解的矛盾也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委会的工作压力。这种互助模式在小区里出了名,其他楼组也纷纷来取经学习。比如在去年,桂杨园6号和38号也成立了睦邻点,每个月都会组织楼里的老人、妇女们聚在一起聊天谈心吃点心,这类互助模式以后也将进一步扩展推广。 

  方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4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6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沪港通特刊
   第B08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沪港通特刊/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名表
   第C04版:名表
   第C05版:妆容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45个老人亲如一个大家庭
喜欢走在小区路上的物业“总管”
中外艺术家献演五角场社区
手机扫一扫精彩更多
文化融入社区邻居节
老上海话“家规家训”今仍受用
开展消防疏散演练
新民晚报申城社区A2345个老人亲如一个大家庭 2014-11-14 2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