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帝国军团醒来了。车辚辚,马萧萧,威武宏大的秦皇沙场初点兵开始了……在西安秦兵马俑的一号坑,如此近距离,如此真切地感受秦始皇的武装,在我是第一次,不能不在我的心灵深处掀起波涛。除了讲解员的声音,相当于四个足球场大的,挤满了中外游客的一号坑竟然这么寂静,但寂静里分明又回荡着洪亮有力的呐喊声和武装力量的进行曲……
这些按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编组的陶俑、陶马形成一个行进的战阵,让参观者仿佛回到秦朝,目睹那时的军事建制和鏖战的态势,我想所有面对它的人都不能不受到震撼。
我的目光被一尊跪射俑牢牢吸引。有种说法,认为跪射俑的造型很像陕西省地图。我看到一张图片把跪射俑套叠在陕西省地图上,果然基本吻合。这使我兴味盎然。我在青海湖游览时有人告诉我,青海湖的造型就像一片白杨树叶……这到底是一种偶合或者有什么神奇?我专注地看着面前一尊跪射俑,他拉开硬弓要将利箭射向何方?射向入侵之敌?或者只是在苦练着杀敌的本领,只待保卫伟大疆土的神圣一刻?实在耐人寻味!这样的一尊尊跪射俑比起别种陶俑给我的美感更强烈,也许可以说他是强大的秦国甚或今日时刻准备着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的伟大中国的缩影和象征!
观赏陶俑,没料到还能发现他们的“长相”都具有中华民族的男性美。我们时尚、俊美的中国现代人——特别是北方的现代人竟然可以从两千多年前的秦人那里找到遗传基因,我相信这种说法不会是空穴来风。这些兵俑的脸型大都较为平坦,眼睛大都是凤眼而鼻头较厚,嘴唇厚度适中,颧骨很高,太阳穴陷入额头,体现出智慧、勇敢、坚毅的性格特征;他们的耳朵较为丰满,具有传统的“福相”……有文章介绍说,张艺谋、陈忠实、陈道明等名人的模样与兵马俑有明显相似之处,一本大型杂志把他们的照片和兵马俑的图片摆在一起,果然得到印证。我仔细比较,仔细揣摩,甚至发现我的一些朋友熟人也和这些兵马俑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秦兵马俑的制作者大多是从全国各地征召的,他们在没有什么统一的参照,没有任何可资参考的资料的条件下,完全凭着智慧、想象而创造这些杰作。在完成了这些杰作之后他们就都被封杀在墓中了,他们以全部生命融入这些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