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金坛是著名的建筑之乡,长年有数万名农民工离开家乡,劳作在全国东西南北的建筑工地,有的还是夫妻双双舍别老小,一年半载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而留守的孩子们过着孤独的童年生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需要关注和关爱,他们也牵动着千千万万打工父母的心……
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最缺的是亲情,甚至处于情感缺失的荒漠状态,不仅是农村,包括城市的许多家长也存在忽略孩子内心情感生活的问题。因此,我们萌发了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创作儿童剧《留守小孩》和《从长荡湖来的女孩》的冲动。
我觉得《留守小孩》这出戏的主要意义在于:面对弱者,你是挖苦与嘲笑,还是怜悯与同情?面对无奈的“留守”,你是怨恨与放纵,还是该学会承担与坚强?通过这部戏,我们想大声疾呼:关注留守小孩的心灵与成长,让我们像“留守小孩”一样,在挫折中学会坚韧,学会担当,学会怜悯,学会感恩,更在成长中学会珍惜,学会给予,学会去爱……
不要说农村,即使在城市,现在也有许多留守小孩,他们过多地依附祖辈,带着他们、接送他们的往往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照样亲情缺失。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绝不是大人们所理解的“可怜”,表象的亲情缺失之下,他们真正缺失的是精神生活,是精神上的孤独。《留守小孩》这出戏告诉人们,即便是“缺失”这样那样,也并不可怕。情感不能靠施舍,解决情感危机要靠自己。坚强,互相帮助才能弥补情感缺失造成的危机,给予比索取更重要。我们撷取留守小孩们和支教老师在“留守之家”短短几天中充满友情、充满关爱的故事情节,生动传神地展示了“留守小孩”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
而《从长荡湖来的女孩》主要讲述当今城镇化进程的时代潮流中,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的情感与冲突。香月来自美丽的长荡湖,终于结束了留守生活,跟随打工的父母到城里上学。可没想到的是,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照顾她,香月开始了二次留守的生活……这出戏生动地展示了来自江南水乡的女孩香月和一群当代都市孩子的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成长。我们的初衷是想让孩子们懂得,要学会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能让孩子们在今天、在未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乐观、坦然面对。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孩子包括很多大人,都应该有所觉悟的。
十日谈
蓓蕾之歌
和孩子们一起看戏,感受到久违的单纯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