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是很多父母的一桩心事,总希望通过后天努力能让孩子“高人一等”,于是乎,各种营养品、中药、西药齐上阵。对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国英表示,很多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一代总会高过一代,果真如此的话,岂不是人人都“顶天立地”?
身高增长速度呈缓势
从儿童医院、市儿童保健所完成的《2005年全市0—6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获悉,自1975年到2005年的30年间,上海儿童体重身高已达到或超过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姚国英分析,儿童体重、身高在三个十年阶段表现不尽相同,如城区男女儿童体重、身高增加值幅度最大的是在第二个十年(1985—1995年),第三个十年(1995—2005年)则增幅不大;而郊区儿童体重、身高增加值幅度最大出现在第三个十年(1995—2005年)。这说明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经济、环境、卫生以及教育文化等密切相关,而且也证明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的身高呈正态分布,即少数人很高或很矮,绝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的位置,女孩身高151cm-170cm、男孩身高161cm-184cm服从正态分布,都属于正常范围。“在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因子占了70%,所以我更看重孩子历年的身高增长情况,如果这个孩子身高增长一直沿着正常生长发育曲线的某一条曲线上,那么这就是正常水平。”姚国英主张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这也会影响生长发育,“与其一味地追求身高,不如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吃饭不挑食达到营养均衡、保持适量的运动、排便正常等等。”
肥胖与性早熟息息相关
事实上,预防儿童肥胖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这比身高问题更值得引起重视,幼儿园、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遏制“小胖墩”的出现。众多研究表明,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发生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儿童中性早熟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女童性早熟的发生与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较男童更为密切,随着肥胖度的增加,女童性早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女孩早发育的情况更易被发现,因为男孩早熟的初期表现是睾丸增大,不易被家长发现,到了变声、长小胡须时其实发育已到了中晚期。
在一定程度上,性早熟会损害孩子的生长潜能,并易使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当骨龄加速增长,身高体重也加速生长,导致骨骺闭合提前,这时就会造成孩子的终身身高较矮。当然,并不是所有性早熟的病例都会影响身高,这就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对于一些孩子身高常低于正常均值身高2个标准差时,建议每半年去医院测一次骨龄并做相关检查,看看是否需要以药物来干预。
专家简介
姚国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上海市预防医学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儿童保健专业学组副组长,上海微量元素学会理事,上海优生优育科学协会副秘书长。从事小儿内分泌临床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研究工作,擅长诊治儿童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异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儿童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