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包车司机跟我聊天时谈起雾霾,他说从空中看下去,云是白色的,霾是灰色的。他怎么对空中的情况那么熟悉?原来他曾是“飞官”——台湾人称空军驾驶员为“飞官”。
他跟我是本家,彼此互称“叶先生”。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相貌堂堂,身健体壮,军人气质,举止有礼。他告诉我,父亲是“外省人”——山东阳谷县人氏,那里的景阳冈是武松打虎的地方。他出生在台湾眷村,属于“外省二代”。他非常守时,开车安稳,服务周到。
相处几天之后,渐渐熟悉。我得知他不仅驾驶过战斗机,当过飞行教官,而且还曾是大型客机——波音757的正驾驶、机长。他的丰富阅历立即触动我敏感的神经。于是原本打发旅途漫长时光的闲聊,变成了我对他的采访。在我的不断追问下,他说起他的传奇经历——曾经三次成为海峡两岸的“新闻人物”。
他叫叶德勇。他第一次轰动海峡两岸,是压根儿没有想到的。当时他供职于台湾远东航空公司,担任正驾驶,每天在岛内航线来回飞行。1997年3月10日下午,他驾驶波音757-200型客机,从高雄机场飞往台北松山机场。旅客很多,达150人,机组人员8人。飞机起飞之后,在下午2时左右,到达台湾中部嘉义上空,忽然听见客舱里传来高声喊叫。那是一个台湾旅客(后来得知名叫刘善忠)藏匿了一瓶汽油上了飞机,在半途浇在外衣上,手持打火机,与座舱长高永珍、空服员郑宇珍对峙,要求客机改变航向,飞往大陆。叶德勇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字:“劫机!”当时海峡两岸处于尖锐对立状态,劫机事件频发。为了保证众多旅客的安全,经向上级请示之后,叶德勇获准从台湾本岛经澎湖、金门“直航”厦门。我问他当时的心情。他说,一开始很突然,有点忐忑,但他毕竟是军人出身,训练有素,很快就镇定下来。下午3时36分,他驾机在厦门高崎机场平安着陆。他打开舱门,厦门警方带走了劫机者。他和机组、旅客受到厦门市市长的友善接待。晚上8时,他驾机带着旅客飞回台北。
这次劫机事件,立即引起海峡两岸广泛关注。作为机长兼正驾驶,由于他妥善处理劫机事件,保障人机安全,在1997年5月获得台北市市长颁发的台北“荣誉市民”证书。
他第二次成为“新闻人物”,则是在2003年1月27日这一历史性的日子——台湾客机首航大陆,他荣幸地担任台湾远东航空公司首航班机的机长兼正驾驶。他回忆说,这一次他依然驾驶波音757客机,但是跟6年前那次飞往大陆截然不同,这回是在两岸的鲜花与掌声之中飞行。那天上午10时从台北起飞,经澳门降落在上海,晚上8时经澳门返抵台北。不过,他也有遗憾,6年前他从台湾本岛飞往厦门,只用了40分钟,而这次要绕道第三地,兜圈子,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直航。
他终于等来了两岸直航。2006年1月27日,他驾驶远东航空公司春节包机从台北起飞,满载175名台胞,越过台湾海峡,降落在厦门高崎机场。他第三次引起两岸媒体共同关注。很多记者问起他两度飞抵厦门的感受,他引用上次作为“不速之客”突然造访时厦门市市长说的一句话:“你们这次来得很不正常,欢迎大家下次用正常的方式来。”他笑着说,“很不正常”与“正常的方式”,就是我两次来到厦门的不同心境。
他从“机师”(台湾对飞机驾驶员的惯称)、机长的岗位退役之后,不愿坐办公室,放下身段,选择了汽车司机这一行业。他说,他所在的包车公司里,就有9位司机是退役的“飞官”。他认为,开汽车跟开飞机一样,都是为旅客服务。我问起他退役之后是否来过大陆?他说,他的儿子在上海附近的昆山当医生,所以他曾多次到大陆探亲,也游历了大陆名山大川。他还说,你的儿子在台湾工作,我的儿子在大陆工作,从两岸对立到两岸一家,这多好。
他很低调。倘若不是我刨根问底,他不会说出他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