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彗星的迷信
王瑞良
  王瑞良

  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2004年3月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后,经过10年8个月零10天的长途跋涉,于2014年11月20日飞临距地球数十亿公里、位于太阳系边缘的一颗名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星上空,将着陆器“菲莱”准确地投放到彗星上,并及时传回了一批对探索太阳系形成、发展、演变有重要价值的图像和数据。消息传出,举世惊喜。这是人类与彗星的首次亲密接触,是宇宙深空探测的一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彗星出现时,常常会拖着一条长长的闪光的“尾巴”,宛若一把笤帚在夜空中飞驰而过,于是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扫帚星”的。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彗星常常抱有某种神秘感,甚至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只要它一出现,即被看做或许会有什么不祥之事就要发生,于是战战兢兢,惶恐不已。这可能是由于彗星在英语中称为comet,据说它是来源于希腊语中形容长着长头发人的一个词汇;古人一定是想象着一个发疯的女人,背后拖着散乱的长发狂奔不已的形象,故而产生了这种联想。

  例如1901年,当著名的哈雷彗星出现时,世上竟有谣传说“可怕的彗星将同地球相撞,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然而哈雷彗星当时只是从地球旁边擦身而过。这种迷信甚至延续到现代——1997年,当一颗名为“黑尔—博普”的彗星在太空中达到最亮之际,美国邪教“天堂之门”的30多名教徒集体自杀,追随彗星而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安居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申城社区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专版
   第B04版:新民健康大讲堂/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飞官”司机
小树换大树是个办法
对彗星的迷信
涨涨跌跌说炒股
古檗山庄的表情
居然鸡不怕人
今宵灯谜
回家记录本
时尚书房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对彗星的迷信 2014-12-22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