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公众号抄袭,网络病复发
周东飞
  周东飞

  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1人原创,99人抄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或许对微信而言,公众号的抄袭问题是一种成长期的疼痛。但是,对整个网络来说,抄袭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旧病,或者说是一场久治而未愈的顽疾。抄袭者总是喜欢拿免费和分享来作为遮羞布,昔日互联网早期的抄袭者如此,今日的某些微信“大号”亦如此,未见有多少高明的进步。所谓的网络免费,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免费,那不过是以一种赢利模式取代了另一种赢利模式而已。正如电视时代,人们以看广告为“免费”的电视剧付费一样,并没有太多可以故弄的玄虚。

  同样,所谓的网络分享,也从来都是地位平等的精神产品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而不是经营者可以使用的“武器”。只要有赢利行为的存在,未经他人允许、不向他人付酬而“分享”他人的精神产品,这就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这一共识不是微信时代才需要明确的,而是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某种无需论证的“天理”。如果微信“大号”们一边偷窃他人的原创文章牟利,一边装作一脸无辜和清纯,那真的是打错了算盘想要侮辱大家的智商。

  强调网络抄袭乃是旧疾,并非要为微信开脱什么,相反是想说明,公众号的抄袭问题不必拿“特殊新情况”、“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之类来作挡箭牌,真正要想医治的话,找寻药方完全不成问题。在是非对错的层面之上,法律也早已不是作壁上观的阶段了。许可、付酬的转载条件,被《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所明确。未经许可、不肯付酬而使用他人作品,就是涉嫌抄袭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原创作者的维权成本过高,意味着在法律执行层面上,抄袭者所分担的成本过于轻飘。

  其实,治理抄袭问题未必需要搞“酷刑主义”,一定要强调承担刑事责任才能产生震慑力。法律的威力不全在乎它的狠,而在于违法的后果无可逃避。试想,抄袭者败诉并承担不菲代价的新闻如果不再是某种观赏性的案例,而是一种“伸手必被捉”的必然后果,那么“原创者当孙子,抄袭者是大爷”的恶劣局面必然为之一变。甚至可以说,抄袭的问题在社会自治的层面,都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一个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微信“大号”,一旦被认定为抄袭,即刻销号处理,这样的惩罚同样是致命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早已有之,关键是要看这些办法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如果不去真正执行,或者沿袭那种积累成大问题之后再来搞运动式治理的思路,公众号的抄袭问题就会像此前的网络抄袭问题一样,最终无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公众号抄袭,网络病复发
没有年会的第三年
一双白球鞋
打破“好职业”与“坏职业”的藩篱
雅官书字图
从“自行车坟场”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公众号抄袭,网络病复发 2015-02-03 2 2015年0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