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前同事帮忙搬家,遇上前同事的前前同事,两个帮忙的先聊上了。我问她,老家是哪的?她说是泰安的。我立马兴奋起来,也自报家门,我是秦安的。我盼着她也兴奋起来,泰安和秦安相遇是多么不容易。不想她一脸茫然:秦安是哪儿,没听过。我赶紧拿笔在手背上写“秦安”两字,她这才恍然大悟状:哦,真是老乡啊,你是泰安市区还是下面的哪个县。嗨!她真是没听过秦安,把我写的两字又看成泰安了。
泰安是山东的一个市,秦安是甘肃的一个县;泰安因泰山名扬天下,秦安虽有8000年前的古遗址大地湾,但出土时间也就三五十年,口碑自然远不如几千年的泰山。这就好比穷亲戚知道富亲戚,富亲戚不知有穷亲戚。
至少有三次吧,我应聘填写籍贯甘肃秦安,结果应聘官跟我问起“家乡的泰山”,我赶紧纠正:秦安只有一个泰山庙,可并没有泰山,泰山在泰安。2010年春节前,《新京报》记者采访我买火车票回家的事,第三天报纸刊发文章,结果把“秦安”写成了“泰安”。还真不是笔误,七八个“秦安”全成了“泰安”。当时记者采访,我还特意叮咛了我是甘肃秦安人,不是山东泰安人,记者也是写对了,结果上版时让编辑全改成了“泰安”。我立马给报社打电话纠错,第四天报纸就更正了。
再往前推十年,2000年春节我回甘肃秦安老家,结果在县城傻了眼:满县城伞状的电话亭,都写着“甘肃泰安公用电话”。连自己的姓名都写错了,太让人哭笑不得。我向一个县城人抱怨,他的回答更令人哭笑不得:“这电话亭都是从外省订制过来的,发过去的合同明明写着‘秦安’,可人家送过来的全改成了‘泰安’……”
没错,我们秦安人不会混淆秦安和泰安,上小学老师就会让学生辨识两个地名。但泰安人就不会这样了,看到“秦安”就以为是说自己呢。三年前,我在报上发一篇小文章,说秦安县领导来北京慰问打工者的事儿,结果一个泰安人以为是写他们家乡的领导,将文章转到泰安的一个论坛,下面跟帖着一大堆赞叹泰安领导亲民爱民,竟无一人看出别字来。
仓颉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叫泰安,一个叫秦安。秦安人时时惦念着另一个亲兄弟,可泰安人总以为自己是独生子。可笑的事还有一个呢。去年国庆,一秦安哥们在网上发帖组织在京老乡聚会,结果吃饭时火急火燎跑来了三个泰安人……差点把我们几个秦安人笑晕过去。
秦安人总是被误以为是泰安人,或者跟泰安人套近乎被人不待见,我有时候憋着一股子怨气,可是想想上面泰安人粗心大意的两件囧事,心理又平衡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