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山西来,我自然要尽一番地主之谊,于是陪他到上海地标性景点游玩一番。游毕,我询问他“对上海的印象如何?”我的潜意识里,是想笃定收回一连串的赞美之词,却见他搔了搔头:“上海,什么都好,就是少山。就像一个好女子,少了一点跌宕起伏的好身段。”
是的,“阿拉上海”地处华东大平原,无起无伏,视野开阔。最高点的天马山也仅海拔高度99.8米。人也怪,缺啥就会想啥。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上海人对山的一往情深。且不说上海人到外地旅游的重头戏就是爬黄山、庐山、泰山,即使长风公园里那座仅26米高的铁臂山,也让人趋之若鹜。至于周遭的佘山、薛山、凤凰山,也早已成了申城的风景胜地。
不过,上海虽然少山缺岭,浦东倒有蛮多的“山”。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我伲浦东“煞拉势平”,你居然讲浦东有山,而且“蛮多”,简直是瞎“山”话四!
其实,我说的“山”是带引号的——是浦东路名中的“山”字。罗山路、福山路、乳山路、成山路、洪山路、羽山路、微山路、栖山路、崮山路、灵山路、崂山路、银山路、铜山路、云山路、峨山路……一位朋友的宅第就与“群山”为邻:前有羽山路,后有灵山路,旁有云山路,用他的话来说:“我是开门见‘山’,背有靠‘山’,出门就要过了一‘山’又一‘山’。”
不过,“山”多,容易迷路。一位江西的朋友告诉我,他要去罗山路办事,向一位上海大嫂询问如何走法,大嫂讲得十分详细,他走到那里却傻了眼:乳山路!我也有过类似遭遇。一天子夜打车到浦三路。由于实在太困了,一上车说了句“浦三路!”就进入梦乡。等到司机高声喊醒我说:“到了!”才发现到了福山路。
浦东地名如此多“山”,或许是用以聊解上海人对山的相思之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