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增长,前几年,有时还厚着脸皮,混在年轻人中,但渐近四十,“中年”这个词,出现在脑子里的时候,越来越多,心态也稍稍地起了变化,或者说,渐渐地有了对于中年的恐惧。
叶灵凤在《毛姆等到了这一天》一文中,说毛姆“他在七十生日时,曾说自己的心情好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旅客一样,什么都准备好了,只要一接到通知,随时就要起程。”中年,离“整装待发”,还有些时候,但是生命行进过半,如俞平伯所言“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的感觉,还是很真切的。
至于身体的变化,感受也是直接的。分量增加了,脸变圆了,腰变粗了;少年时蹦蹦跳跳的,现在沉稳了,迟钝了,嘴里还时常不自觉地呼出“哎”“呃”之类的声音,甚至,食量也变小了。一位朋友说,三十岁前,他一只烤鸡、一瓶黄酒,一顿可以全部吃掉,现在只能吃半只烤鸡、半瓶酒了。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老了呀。
思想的变化呢,当然也有。人生过半,最要紧的是抓紧时间。孔子晚年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圣人尚且如此,我辈凡人,当然应更加百倍努力了。
胡适1938年出使美国时曾写自题诗,颇符合我现在的心境:“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胡适当年47岁,只是“心情微近中年”,可见他的心态之好。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