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在市历史博物馆征集部看到,这些石头界碑静静地躺在地上,有的身上的水迹还没有干透。“这块价值更高一些。”市历史博物馆长张岚,指着7块界碑中体积最大的一块告诉记者,界碑正面镌刻着的“同仁辅元堂”几个字,是嘉庆九年(1804年)成立的当时上海最大的慈善机构“同仁堂”的名号,是由上海知县倡议,联合多家零散的善堂建立的半官方慈善机构。后来与同为慈善组织的“辅元堂”合并,改名为“同仁辅元堂”。“上海的慈善历史有多长,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等问题,都能通过研究这些慈善机构的界碑,找到部分答案。”还有的界碑,如“孔庆记界”“伦序堂墙界”“李开元记界”等界碑也有很多故事。
张岚表示,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不少老建筑被拆掉,“埋藏”在里面的珍贵文物,也可能就此消亡或流失,保护上海仅存不多的文物刻不容缓。据张岚介绍,眼下上海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现在工地上只要挖到疑似文物的东西,居民都会及时向区文保部门和市历史博物馆报告。“还有一些文物爱好者,甚至专门到动拆迁(征收)工地‘蹲点’找文物,一发现就报告,保护了不少文物。”张岚说,这7块珍贵界碑的发现者,多为居民和文物爱好者,要为他们的行为“点赞”。